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要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

(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

(三)礼俗相交:一曰尊幼辈行,二曰造请拜揖,三曰请召送迎,四曰庆吊赠遗……

(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宋)吕大钧《吕氏乡约》

材料二   (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一)顺天府五城所属村庄暨直省各州县乡村,每户岁给门牌。十户为牌(奇零散处,通融编列),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

——《清朝文献通考》卷19《户口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乡约的主要特点,并概述宋朝以后乡约这一社会教化工具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乾隆时期“保甲之法”较之以前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从国家基层治理的视角分析其变化原因。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自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同时出现了反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苏联模式的形成
1944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二   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王晓梅《西方国家弱势群体“反全球化”的根源》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部分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由民间变为政府牵头,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都说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成为反对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姜少敏《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过程、现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些变化的重大事件或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反全球化”力量的变化和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反全球化”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清朝官方的基层治理系统逐渐失灵,以乡绅为中心的团练组织成为应对社会动乱的重要力量,民间治理系统开始一枝独大。晚清时期,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由于内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近代中国的基层社会治理对象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各种各样的新对象涌现。外国势力和新式武器的流入也使原有对象变得更加复杂。清末新政时期,民事开始从刑事法律中独立出来,同时出现了专门法律,基层治理呈现法制化趋势。在地方治理中多地出现多数人参与纠纷、矛盾、冲突的协调和解决的现象。比如1904年5月13日,《岭东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澄海县蓬洲所陈氏模仿“自治”的方式,召集宗族成员协商防止赌博的方法。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二 土地革命时期,乡村苏维埃政权成为根据地基层政权。苏维埃政权实行普遍选举制度,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规范的选举程序和合适的选举方法。针对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乡村苏维埃政权“是我们党建立自己的基层政权的最初尝试”。

——摘编自李增元、伍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基层治理的百年探索历程及基本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基层治理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区基层社会治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以前,“镇”“市”的内涵与功能存在显著区别。目前,关于镇的设置最早史料见于元琛在北魏道武帝时的一封上书:“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宋代,政府将镇市列入行政建制,位居县城之下。《嘉泰吴兴志·卷10》记载:“诸镇省罢略尽,所以存者特曰监镇,主烟火兼征商。”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

——根据张倩《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地方政府体制结构,是以设置城乡合治的地域性地方政府为基本构架。从民国初年开始,在人口集中的城镇地区设置城镇型地方政府——市、镇。完全不同于乡村的城镇型地方政府的出现,导致地方政府体制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体制结构的主导类型中形成了城乡分治的格局。

——根据陈小京、伏宁、黄福高《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结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以前,“镇”“市”的内涵与功能有何区别?宋代“镇”的功能为何发生变化?简述宋代至明清“镇”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我国地域性地方政府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4-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以下是不同时期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对以上四个时期的丝绸之路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结合所学,简述图①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世界三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
1650年18.318.32.45.45亿
1750年19.213.11.67.28亿
1850年22.78.15.111.71亿

——据《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7—19世纪欧、非、美三大洲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原因。

材料三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事件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英王颁布“特许证”,授予公司贸易独享权,司法权、媾和权等政治权利。
1657年公司初步确立合股制度,股东数量爆增。
1689年公司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
1757年公司发动普拉西战役,并占领了印度的孟加拉地区。
1857年国会正式剥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各地的统治权,收归英国政府直接统治。
1874年公司解散。

——据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整理

(3)马克思说,“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请结合上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大事年表阐述马克思的论断。
2024-06-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自主作业历史试题(2024.6.10)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材料三   据统计,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其中南方诸路占95.2%,北方诸路仅占总数的4.8%,这种悬殊局面引发了南北政治矛盾。元朝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制度后,将考生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在乡试会试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只试二场,内容比较简单,汉人、南人试三场,内容则相对深一些。元朝规定全国选乡试合格者300人赴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75人。元朝采取的是种族与区域配额相结合的取士政策,具有民族歧视色彩,但也是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作出的规定,这种区别南北汉族士人的做法是后世科举实行区域配额的开端。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科举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3-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英裔美国人考虑过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西部地区”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大沙漠”,不适合文明存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对西部特别是牛仔的形象赋予浪漫色彩,他们将西部地区看作是勇敢者和上进者经历艰难险阻可以建设新文明的地方,将实际上工资低廉的雇工描述为强大而不朽的传奇人物。欧洲移民后裔定居西部的过程,至少在两个世纪中主导了美国人的国家想象,有时也成为历史学界讨论的中心话题。20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将西部描述为一个勇敢、成功、对抗、贪婪以及失败并存的地方:破败废弃的小镇,荒凉阴郁的印第安保留地,穷困潦倒的贫民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与辽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和繁华的城市共同构成了西部。他们强调,在塑造西部社会的过程中,妇女和男人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人眼中“西部”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从迁出地的角度,谈谈三峡移民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读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教材P46“学思之窗”: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对美国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3~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比重(%)

1843

41724

6.6

1893

33671

8.2

1920

44715

10.6

1936

46926

11.2

1949

54167

10.6

1957

64653

15.4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也迅速成长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出现了大批城镇。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位于交通咽喉处的城镇也繁荣起来……1801~1851年间,英国纺织业城市人口增长率居第一,其他如港口城市为214%,制造业城市为186%。城市化使英国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从1750~1851年间,城市化水平即由10%提高到50%,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以来中英城市化的启示。
2024-04-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宁古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边疆分布着众多民族,汉朝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朝在边疆地区设立众多郡县,如东北边疆设立了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等。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则设立一些专门机构。如汉朝对匈奴先后采取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最终将匈奴纳入汉朝管辖之下,设置使匈奴中郎将进行管理;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最终设置西域都护统辖整个西域地区。为了管理那些脱离其民族主体内迁的边疆民族,汉朝设立属国,置属国都尉管理,但其内部事务仍由其酋长负责。汉朝还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由塞、障、亭、燧组成的了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并进行规范的屯田活动。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1840年后,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剧烈变动,清政府不得不改变传统政策,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和管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改变原有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广单一的郡县制。光绪年间,东北由将军府制度转变为行省制度,变八旗体制为民治体制。经过有清一代对边疆移民和强化管理,晚清时期边疆地区“原来十分荒芜的土地兴起了许多新的城镇,商业贸易随之发展兴旺起来。边疆地区行政建制发生很大变化”。

——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主要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政策演变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2024-02-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