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06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夏,亦即甲午战争前夜,孙中山曾到北京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采纳他提出的仿效西方、以求“富国强兵之道,化民成俗之规”的改革主张。……上书的失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空前深重,使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试”,于是于这一年的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他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

——摘编自郑大华《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于19493月从这里(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时间历程主要探索
19491978兴国之路1964年底,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82012富国之路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定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大会把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由先前的四个现代化改为实现小康。
2012年至今强国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四   中国向世界证明了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可走……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观念认知,激励了各国建设现代化的信心热忱。中国式现代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百年发展成就,释放发展动力与保存发展潜力方面的经验,使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提出更切合发展中国家现实需要的经验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以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构了发展理念,创造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将人类文明推进到共同发展、共同解放的新高度。

——摘编自韩喜平、郝婧智《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口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表格三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兴国”“富国”“强国”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2024-08-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胶州市“领军计划班”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测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符号具有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文化符号一典籍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照顾)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孟子》

足国之道,节用而裕民……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实出百倍。……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

文化符号二文物

左图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于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汉朝西域36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被发现,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八个字出自《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织锦还有用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的汉式典型的图案: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织锦透射了古人的智慧和信仰,织文蕴含着对“中国”的佑护,方寸不大,内涵丰富。

文化符号三绘画

《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局部)

文化符号四建筑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把止战生存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从而形成了修筑长城的底线思维,即“筑盾不造矛”。可以说,长城从第一块砖石奠基开始,就孕育着中国人爱好和平的基因,它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整体设计形状为“和平之舟”。侧面看,像一把被折断的军刀;空中看,又是一个化剑为犁的立面。展馆外观大气肃穆,设计布局寓意深刻。整个建筑设计构思可以用“死亡、和平”四个字来概括。
请回答:
(1)根据文化符号一、概括“典籍”蕴含的共同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影响。
(2)根据文化符号二,分析“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的历史研究价值。
(3)根据文化符号三并结合所学,请你选择其中一幅绘画,对其进行简练的作品介绍。
(4)根据文化符号四,分析这两座建筑共同反映的民族精神。并结合所学,简述国家修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意义。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这些“文化符号”的认识。
2024-08-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胶州市“领军计划班”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测试历史试题
3 .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更具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简表(部分)

20132023中国已启动约200笔交易,涉及3000多个项目,建成8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人民创造了42万多个就业岗位。
20152023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多个成员国。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项目总额累计达9620亿美元,其中包括5730亿美元的建筑合同和3890亿美元的非金融投资。
20194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3“一带一路”倡议共有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惠及全球60%的人口,占全球GDP的30%和全球能源储备的75%。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回答“哥伦布大交换”对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意义。
(4)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彼此借鉴、和合融通的宏伟画卷。世界各种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因交流互鉴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以“交流互鉴、共通共融”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③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2024-08-19更新 | 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胶州市“领军计划班”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汉朝、明清曲阜故城与“三孔”布局图

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

材料二   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朝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块;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候、气候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1)提取材料一中三幅图片的信息,指出“三孔”与曲阜城市发展的演变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孔”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价值。
2024-07-2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于垂世立教之美,典谟谏奏之词……自旷古而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庶乎有国有家者必克遵前轨,择善而从,则可久之业彰益矣,可大之功尤著矣,岂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已哉。

——[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贞观政要》是唐代开元年间大臣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

材料二       故治天下在顺之而已,咈之而能治者,未之闻也。太宗从魏征而不从(宰相)德彝,行之四年,遂致太平,仁义之效,如此其速也,故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美于下,此近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北宋]范祖禹《唐鉴》

注:《唐鉴》成书于宋神宗、哲宗时期,适王安石变法之际,范祖禹反对变法。

材料三     这23年的时间,由于农民大起义以后,阶级力量的对比有所变化,生产关系有所调整,生产力发展较快,社会经济恢复较快,人口增长迅速,这就是被封建历史学者艳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唐太宗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初步注意到了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促使人民能够发挥他们蕴含着的巨大潜在力量,从而创建了一个在中世纪史上少见的文化灿烂、国力鼎盛富强的封建国家。因此,唐太宗的业绩是大的。肯定他的历史业绩,揭露他的剥削阶级本质,都是需要的。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赞扬“贞观之治”的不同原因。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贞观之治”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2024-07-08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材料三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 (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下表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目录摘编和版本情况。


(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表中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4-06-30更新 | 2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宏志班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在1923年就停止了,而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并未中断,一直持续到二战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兴的领导力量,在民族民主运动中以各种不同方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广泛的爱国阶层在反帝的旗帜下也互相联合起来。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法国等主要殖民国家已筋疲力尽,亚洲和非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立刻利用了欧洲这一前所未有的虚弱条件。独立运动中的很多知识和政治领袖(甘地、尼赫鲁、恩克鲁玛和胡志明)都在欧洲和美国接受过自由、自决和民族主权的观念。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里的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到1990年,诞生了90多个新的国家,世界殖民体系也就宣告土崩瓦解了。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及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024-06-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如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它才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

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

——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载《北大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

(1)根据材料,概括以“五常”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24-06-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鸿庠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