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26 道试题

1 . 材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对非自治领土(即殖民地),宪章要求“按各领土及其人民特殊之环境,及其进化之阶段,发展自治”,而对于托管领土,宪章则明确要求应“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宪章规定,联合国应监督前国联委任统治领土、与战败国脱离的殖民地、以及其他非自治领土上的人民实现自决的进展情况。联合国所提出的自治和自决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面貌的改变。它为战后的非殖民化发出了信号提供了合法性,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战后十余年间,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此导向不无关系。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准则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准则的影响。
18-19高三上·全国·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材料二威廉统治末年,内阁成员的相对固定化以及内阁会议召开的惯常化,促使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状态向公开状态的转变,笼罩于其上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去了。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内阁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此时,一个与内阁有关的新术语,即“政府”开始出现。议会辩论中,“新政府”“上届政府”“现任政府”等常被议员们提及。而这里所谓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内阁”,二者之间几乎可以通用。由此表明,内阁已开始取代枢密院而转化为实际上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罗威尔看来这是过去两百年间“文明世界所发生的行政机构的重大改革之一”。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阁臣的特点和内阁对明代政治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廉统治末期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明代内阁和英国内阁在行政权力方面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城市经济的类型多样,有工商型、商业型、手工型等。商业化的娱乐活动对他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极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享受。为了适应海外贸易,宋朝的港口城市也逐渐增加。宋代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商人行列,经商甚至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以服饰论尊卑的制度也逐渐动摇,到南宋时贵贱着装相差无几的现象时有。宋代大城市周围的市镇比小城市密集的多,农村劳动力也大量迁入,人口多到朝廷需颁布政令来控制。但坊市界限的打破也造成了秩序的混乱,官商勾结,滋扰百姓的现象层出不穷。此外,农村人口的迁入也使流民、难民散布城市当中,烧杀抢掠事件发生更为频繁。

——摘编自司马少府《宋代城市是怎么样的?浅谈宋代城市发展》

材料二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手工业、农业的分离和日益专门化,大约在11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兴起了。在中世纪时代,西欧城市是封建领主政治的对立物。大批手工业者、农奴为逃避封建主的奴役进入城市。城市不仅成为逃亡者的避难所,也危害了封建主的利益,而且城市从产生之日起,市民就为自身利益、摆脱封建领主的盘剥而与其斗争、争取自治,甚至因此发动起义。中古西欧城市培养了新的阶级一市民阶级,也是日后推翻封建社会的主力。

——摘编自杨超《论中古西欧城市产生的原因兼评西方学者的学术观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特征及兴起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相传黄帝与炎帝族相争相汇,组合成炎黄联盟,继而战胜并融会蚩尤族。炎、黄两族胄裔(子孙后代)的夏人、商人、周人相继建立王朝,并与黄河中下游其他各部族相互融合,形成“华夏”族。与华夏对称的“夷”,从大、从弓,意为持大弓之人,本指东方(今山东、江苏一带)诸族,后演为中原华夏之外诸少数民族的统称。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材料二   十六国北朝时期,匈奴、鲜卑、氏、羌等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族群关系的考验。天兴元年(398 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迁都洛阳后,孝文帝积极推进改革,改拓跋鲜卑姓氏为汉姓,并将随魏南迁的鲜卑人改为洛阳户籍。太和十六年(492 年),文帝“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摘编自马溢澳《拓跋鲜卑的“中国”认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华夏族界域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其演变的相关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拓跋鲜卑统治者强化“中国认同”的措施,并从“中华民族发展” 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024-03-24更新 | 62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 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间清欢》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 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

——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6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美国临时开辟一条从印度东北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驼峰”到昆明的中印空运航线,以确保援华物资经印度源源不断地空运中国。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美、英达成协议,决定从缅甸北部陆上开展反攻,以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底,史迪威将军率领的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力的中美联军从印度向缅甸推进,在英军和从云南出击的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于1944年8月一举攻占缅北军事重镇密支那,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1945年1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啘叮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五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作用。
2024-03-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中国孤儿》剧本。剧本写到: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子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剧中还有“士可杀而不可辱”、“请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等言论。

中国人郑正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命名为《窃国贼》,在中国演出,形式是当时奉行的文明戏形式,即幕表制。为加强戏剧的感染力,剧本内容加了插曲,大骂皇帝,冷嘲热讽袁世凯,借题发挥,影射时事。《窃国贼》每场演出观众必大受感触。

(1)阅读材料一、归纳《中国孤儿》与《窃国贼》两个剧本的相似之处,并从两个剧本中任选其一、分析其背景和影响。

材料二   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歌谣在革命运动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川陕苏区的《工农永远是主人》《加紧春耕》《戒烟歌》等歌谣巧妙地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编入其中。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积极创作革命歌谣唱述新生活,如《插秧曲》中唱到:“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谣迅速发展。结合当时的实际武装斗争所创作的《抗战动员歌》《杀敌歌》《收回失地保家乡》等抗战主题歌谣,面向群众和士兵四处传唱,一些革命歌谣还记载着日军的罪恶和中国人民的愤怒。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说明不同时期的革命歌谣是如何体现时代价值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间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总理郡政,“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县令总治民政,“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记载了众多县令级官员的教化实践。在有关唐宋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事例中,地方官主动要求朝廷支持的趋势由唐到宋逐步明显,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申请朝廷提供教化的物质支持。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还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的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唐宋地方官在边州外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兴学校、典礼乐,使这些地区“教化大行,俗若邹鲁”,“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边州外郡尤其是南方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社会的范畴,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开始被中原文化认同和接纳。

——摘编自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推行教化的意义。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统二年(1261年),立劝农司,以陈邃、崔斌等八人为使。……设大司农司,秩正二品,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恶掌之。至元七年(1270年)站立(大司农司),置官五员。十四年罢,以扶察司兼领劝农事。……至元六年(1269年)八月,诏诸路劝课农桑。命中书省采农桑事,列为条目……二十年,又改立务农司,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务农使一员、同知二员。……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募民能耕江南旷土及公田者,免其差役三年,其榆租免三分之一;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九月,沙州、瓜州民徒甘州,诏于甘、肃两界,画地使耕,无力者则给以牛具、农器……至正二年(1342年)二月壬寅[朔],颁《农桑辑要》,于至正八年(1348年)四月诏守令选立社长,专一劝课农桑

——摘编自(明)宋廉、王讳《元史》

材料二诸县所属村幢,凡伍拾家立为查社,不以是何诸色人等,并行入社。令社众推举年高通晓农事、有兼丁者,立为社长。……专一照管教劝本社之人务勤农业,不致惰废。如有不肯听从教劝之人,轻记姓名,候提点官到拔,对社众责罚。所立社长,与免本身杂役。年终考较,有成者优贫,怠废者责罚。

——(元)完颜纳丹等《通制条格》


以上材料为我们进行“元朝重视农业生产”的研究提供支撑,提取信息完成下表。
研究提纲
研究角度史料佐证
(1)
(2)
(3)
(4)
2024-02-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城市化率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汉代至清代,中国的城市基本就是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的城市都是地方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又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以推行与农业经济直接有关的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工程,负责地区文化和社会建设,包括教育、刑名、教灾、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的提供。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市人(万人)城市化中(%)
194954167576510.64
1960662071307519.75
19636917211648.5616.84
19789625917249.6117.92
199211717132374.3527.63
200012674345906.3136.22
201113473569078.6351.27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化率历年统计数据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说明1978年后城市化率增长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