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摘自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

——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中国道路的这些精神特质从不同方面发力,促使“道路自信”得以生成。

——《习近平关于中国道路精神特质的当代审视》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和民权主义的特点。
(2)说明材料二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并分析走该道路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的“理论创新精神”。
2019-12-04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以后的中国人提供了经验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提出所谓“至完美的国家” 的含义。
(2)分析材料二、材料三,你认为民族独立的任务是否已经完成?结合史实说明原因。
(3)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较之前新发展表现。从孙中山个人品格方面分析其原因。
2021-01-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 70 年代生活关键词

关键词一:"劳动布""的确良""刺叭裤"

在穿着上,很少有人去买成衣。家家户户都自己做衣服,拿上布票扯上布……"的确良"已经是很高级且少见的衣料,比普通棉布还要贵几倍。

喇叭裤引领时装新湖,人们从当时流行的港澳台电影里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中国青年报》刊登一篇文章论证,根据中国唐代壁画——飞天,中国舞蹈人物不都穿着喇叭裤码?文章论证说喇叭裤是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是我们民族的。

关键词二:"简子楼""地震栅""石库门"

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仅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上,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

筹建于1976年的前三门高层住宅工程,是北京市首批高层住宅群,当时它是北京市的骄傲。记得上面下达文件时说,要逐步使每一户都有可以洗澡的卫生间。那时候绝大多数人洗澡要上公共浴池。1979年,全国职工住宅建筑的竣工面积达6256万平方米,有400多万人搬进新居。

关键词三:"样板戏""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八个样板戏"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主人公清一色的刚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往往是拳头捏紧,嘴一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妆容前所未有地同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骇。1979 年5月,复刊不久的《大众电影》在第 5期封底刊登了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中王子与灰姑娘在欧洲中世纪华丽宫殿中接吻的剧照。

——摘编自陈埋编著、于光远总顾问《中国生活记忆∶建国 60 年民生往事》

(注∶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于光远为本书题词∶记录点滴生活,彰显社会进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美国通过了旨在使《独立宣言》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

——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摘自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发展的作用,并举例说明这一宪法是否真正保证了美国所有人天赋的权利。
(2)材料二中提到的后来发生的推倒满洲政府的革命,有什么意义,此次革命后制定的宪法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019-10-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富强的重要前提。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1861年)中写到:“有天地开辟以来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

许纪霖在《家国天下》中写道:“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率,定一国之法,一国之利,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其国不可得而亡”。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渐引入。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说:”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其后,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材料三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一一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一一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所说“奇愤”因什么事件而起?指出许纪霖《家国天下》中,梁启超“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的探索。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到“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意思?为建立“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并指出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主要原因。说明把“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旗帜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
2020-11-3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材料一:王安石任相之后,亮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表明要更改太祖、太宗以来的法令制度……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着手整顿财政,而忽略了吏治改革……

随着反对派声势的高涨,宋神宗对王安石的不信任日益增加,对变法也动摇起来。……神宗又把司马光、冯京、文彦博等反对派留在朝中,以牵制和监视变法。……神宗即位时,只是个十多岁的孩童,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王安石在变法时……对那些只是指陈新法过失、对新法并无恶意的大臣,以及居于变法与反变法之间的大臣……一律予以压制,把他们推向了反对派一方……此外,变法派内部也存在集团利益之争……王安石在变法中,多以谢病来消极抵抗神宗的动摇……屡次谢病求去…

材料二: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在《王荆公》中写道:“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改革的社会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请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梁启超的观点?
2019-10-1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7 . 和平来之不易,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和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1651年航海法的颁布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把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的事业来追求”,也是其追求国家层面全球海洋事业的开端。……经过之后的多次修正,1651年颁布的航海法已不仅仅是保护英国商船和渔船的法案,也已经成为英国殖民体系坚实的基石,该法案的实施促进了英国航运和海上贸易的增长……詹姆斯一世统治的22年只建造了19艘军舰。到1648年,英国在海上总共只有41艘军舰。在16491659年的11年中共建造了98艘军舰,加其余一些的战舰,英国海军到共和国时代结束时一共增加了207艘战舰。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据苏联最新统计,十月革命前全国工人赤卫队员约有10万人,而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士兵则有225万人,参加彼得格勒起义的工人赤卫队员有23千名,而革命士兵则将近18万人。事实说明,革命士兵同工人一起组成了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布尔什维克党正是依靠了工人和革命士兵的巩固联盟,在各个中心城市取得了战略优势,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每个士兵和工人的斗志都十分高昂,政权永远不会脱离统治者的掌握……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军队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士兵争取到无产阶级一边。因此它一直非常重视在军队中建党。

——摘自李景治《俄国十月革命争取和改造旧军队的经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个世界大国都已进入“原子时代”和“喷气时代”,而当时的中国连常规武器的制造水平都相当落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由于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美国原子弹甚至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1960年,苏联全部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并同时带走了全部的重要图纸……

——摘引自洪向华《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共和国时代大力建设海军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时期建设陆军(铁骑军)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从军队和战略角度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今年2021年是苏军某一辉煌战役胜利的八十周年,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战役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使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重要理论依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军队建设所要遵循的历史经验。
2021-05-22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即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唯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以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人。我国资本家尚无,想不可予为富人劝告,予为贫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孙中山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
2020-09-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9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的建设成就。(各举一例)
10 .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物一:漆盒


秦“蕃禺”漆盒盖(图1),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昌”二字烙印。“蕃禹”即番昌(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那的那治所在,这是“蕃踢”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1)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文物二:印章


“拱圣下千都虞候朱记”(图 2)是北宋初年的禁军铜印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军政机构进行了改造,禁军不设最高军职,分为侍卫司等三个部分,号称“三衙”,三衙的指挥官均由皇帝任命。“拱圣”为侍卫司马军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统治者改造禁军的措施及其作用,并补充宋初在军事方面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建筑三:故宫

在故宫保和殿后面,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图3) 这块石雕长 16.57 米,宽 3.07 米,厚 1.70 米,重达250 吨(未雕刻前的石料更是重 300 吨),在紫禁城所用石料中最大。这块巨石是修建紫禁城时,从北京房山大石窝运到紫禁城的。



(3)2020 年是故宫建成 600 周年,指出故宫是在哪个封建王朝建成的?并简述这个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4)据初步测算从大石窝到故宫的距离约 80 公里。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时代,这么远的距离,这么重的石料,该怎么搬运的,请你设计一条合理方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020-11-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