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bu)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适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竞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资治通鉴》司马光卷二十九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筷、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竟为之。

——《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魏书.高祖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在民族关系处理上有哪些方式?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交融具有什么特点?对中华民族发展有什么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地中海贸易衰落…17世纪荷兰控制着波罗的海地区、大西洋地区乃至地中海与北欧地区的贸易,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世界的贸易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继意大利诸城邦后…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编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1870年英国的贸易总额竟达到近五亿五千万英镑。当时英国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居首位,成千上万的英国轮船,满载着英国工业品飘洋过海,远销其殖民地和落后国家,从那里攫取了大量的原料和粮食运回本国。英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摘编自李自更《试论英国自由贸易政策》

材料三:每一种新产品都要求为其他新产业的产生留下空间,以汽车为例,轮胎的需求为橡胶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工业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运输和通信技术得到极大增强;总体上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加了西方世界的财富,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使拥挤的工厂出现在了新的工业城镇。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是如何成为“世界工厂”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相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千年史策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1899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2020·北京·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 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 tea 发音系统。明清时期, 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 tea。

材料二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1)读上图,cha 与 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0-10-05更新 | 4535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里克利说: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事务中,我们格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杜绝人治。”……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公民内部轮流执政……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材料二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矩,最后抢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 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三   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角斗士则被驱进角斗场,或互相厮杀,或与猛兽搏斗,以生命为代价供奴隶主哄笑取乐。奴隶稍不如主人意就被范以鞭抽、拳打、铁烙。为防止奴隶逃亡,有的奴隶被戴上项圈,项圈上的字是捉住我,不要让我逃走

材料四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们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之间的万民法、关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他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特点?
(2)由材料二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述奴隶的处境。
(4)根据材料四,指出罗马法学系统涉及哪些方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对农业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3)从苏联(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
2020-03-07更新 | 564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兴宁市沐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竞赛班历史试题(六)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汪东兴出席了会议。各地方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决策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两方面的变化。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根本目的。
(4)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2019-04-1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才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抽考比赛历史试题
8 . 古今中外的政权都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只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社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的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社会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保障制度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体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