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2021-07-08更新 | 5960次组卷 | 49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2 . 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2021-04-25更新 | 2039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摘编自胡明概《浅谈辛亥革命》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的原因。
4 .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传统家训有口头家训和书面家训等形式,有专著、散文、诗歌等体裁。家训的内容主要涉及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之说,包括孝道、勤俭、谦恭、诚信、慎修、勉学、自省、向善、安分、积德、睦亲等诸方面的问题。我国传统家训发轫于先秦时期,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宋元明清时期。先秦时期,大多数家训还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贵族官宦及饱学之士把家训当作独立的著述进行编写。宋元明清时期的家训中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随着传统家族组织的日益完善,包含家法、族规等具有极大约束性内容的家训产生。家族制定家训以及训俗、乡约具有超个体家庭的、多点成面的社会普及性,促使传统家训向社会家训转变。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传统家训的发展演变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后家训发展鼎盛的主要原因。
2021-01-14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A卷)
5 .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折射出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极端凋敝,物资异常匮乏,通货膨胀严重,社会上货币供应量不足,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汉初允许民间铸钱,从铜矿开采、冶炼到钱币铸造,全部由私人资本投入。代替了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对政府而言无疑是减轻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汉武帝时期,将原来社会上流通的各种钱币全部运抵京师销毁重铸,并将主要的铸币材料铜,由国家垄断,民间不得开采,从根本上杜绝了民间的私铸。

——摘编自高良荃、赵光怀《汉初货币政策与汉初政治》

材料三   公元965年,宋朝占领后蜀,将当地的大量铜钱作为"上供",运往宋都开封,同时铸造铁钱换取民间的铜钱,将铁钱作为四川地区的主要货币。而铁钱的价值远不如铜钱,如买一匹布需要铁钱两万,重约500斤。四川多山,人们出行不易,如此沉重的货币,带来极大的交割困难。不得已的情况下,人们将铁钱统一存放起来,以铁钱的存放凭证来进行交割。公元1011年,成都十六家富商订立契约,联合创立了世界首家发行货币的私人金融机构"交子铺",开始发行信用纸币"交子"。

——摘编自黄加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与社会兴衰》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前期货币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四川地区发行"交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社会掀起了“中国热”。中国文化随着中国商品被带到欧洲各国,增进了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传教士们为欧洲“中国热”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料,一些到过中国的商人、使节和旅行家也留下了关于中国的著作。当时的法国处于专横的君主统治之下,社会政治改革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法国知识界希望能从中国借鉴经验改造法国社会。其中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认知最为典型。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第三等级的中产阶级家庭。伏尔泰认为,中国的君主们具有很高的哲学修养,他们以理性的儒家思想为指导来治理国家;中国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文官系统,各个机构之间互相牵制,没有出现专权的现象;中国皇帝统治仁慈,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中国的法律也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非常完美;人们互相之间没有等级差别,大家以礼相待,和平相处。中国的土地耕作达到了欧洲尚未接近的完善程度,中国城市经济繁荣,乡村人们生活富庶……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不存在牵制皇权的中间贵族势力;官吏和皇帝之间只是从属关系,皇帝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中国的伦理道德为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力提供了合法性;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淡薄,宗教力量不能与皇权抗衡;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除此之外,孟德斯鸠也肯定了中国的科举取士、监察制度、重农政策,量刑合理、礼教约束……

——摘编自邱海燕《试论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17、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原因。
(2)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中国政治观,任选其一进行评述。
2020-12-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合众)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嫡长子)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得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司马迁《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三条信息,并逐条分析其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史料价值。
2020-11-16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大赛高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

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

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

——据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


       对“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作出合理解释。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材料二   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形式进行宣传,主张“中西结合”,对两者进行融合统一……尽管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促成了民主共和社会思潮,但辛亥革命并未进行深刻的社会思想变革。随着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既要政治革命,更需思想革命,只有破除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才能建立真正的民主。于是,他们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所以新文化运动带有为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

——摘编自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9-12-1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冬学竞赛历史试题
10 .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了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18-01-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冬学”学科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