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

——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

材料二

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协定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宋时期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2021-12-2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分成了群星闪烁、分道扬镳、西学东渐三个步骤,展开研究。
群星闪烁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分道扬镳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西学东渐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战国时期的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锌等一整套铁农具。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钟、铲、镰、锄等。

——历史学家张岂之

材料二   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根据材料一,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陈寅恪观点的正确。
4 . 【中国古代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战国时期的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

——历史学家张岂之

材料二   (东晋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唐]房玄龄《晋书》

材料三   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它“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赋税不合理现象。同时,贵族官僚和商人也要按财产纳税,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在研究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课题上,材料一中甲和乙史料,谁的史学价值更高?请说明理由。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对土地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税法的主要变化及影响。
2021-12-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两则材料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战国时期的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春秋时期铁器有很大发展。战国时期已普遍普遍使用铁器,当时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有多种铁工具,无论种地、做工,还是妇女纺织缝衣,都离不开铁工具。铁农具有犁、铧、铲、镰、锄等。

——历史学家张岂之

材料二: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课题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根据材料一,进行该课题研究时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来说明“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这一论断。
2021-1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回答问题。
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7 . 图示法和列表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组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机构的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乙组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简表

时期内容备注
春秋战国C成为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D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隋唐筒车
E控制耕土的深浅

材料三   丙组同学制作了《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时间签订的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一割辽台澎
二赔2亿两
三开放F
四开工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

材料四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学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分为六个阶段,即尊敬阶段、轻视阶段、乐善好施阶段、赞赏阶段、清醒阶段、敌对阶段。丁组同学参考了以上结论,绘制了“近代以来中美关系发展阶段示意图”(如图)



(1)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一图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并归纳出皇帝集权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
(2)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二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根据所学知识,在材料三表格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4)在材料四所述的六个阶段名称中,选取两个恰当的、与如图时间轴上的时间段相对应的名称,填入G、H两处,同时为I阶段取一个与史实相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2021-01-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