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户籍制度基本延续了秦代户籍制度,以每年八月举行的户口调查为基础,全国各地都要“案户比民”,百姓无论老幼都必须集合到县域接受官员的查验,以使“问其貌以验老小之实”。汉代户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户家庭成员的情况,包括户主及家庭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与爵位等;其二是民户的财产状况,诸如土地、房屋、奴婢、畜产等。户籍编制完成以后,再将户籍逐级上报,接受上级政府和朝廷的检查。汉代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禁止随意迁徙,汉律中专设《户律》,凡是任意迁徙,隐瞒人数,户口上报不实,逃亡躲避赋税徭役者,均有对其严厉惩处的条文。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宋代户籍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户籍法律出现了编敕、编例,敕律并行的状态。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土地私有化程度的提高,户籍由士族身份世袭制开始向职业身份世袭制过渡,如主、客户之划分和客户入籍,专门从事某项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出现。两宋册籍名目繁多,地籍与户籍分离,户籍赋税功能分化,从“两税版籍”到“丁口账簿”及至“五等丁产簿”等,这些册籍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都是宋朝征税派役的依据。此外,两宋实行保甲制编户,“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以“民”代“兵”,察纠非违,维持治安,强化了封建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控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

——摘编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中国户籍法律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相比于汉代发生的新变化。
(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户籍制度对地方治理的作用。
2022-11-2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赵氏废周立宋之后,汲取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政权混乱的历史教训,设“两府三司”以分宰相之权,采用“化整为零”的权力制约方式;同时,官、职、差遣相互分离,造成官员数量大大增加……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之多……直到宋神宗继位后,对民间百姓疾苦比较了解并主张“变革天下之弊法”的王安石才被起用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等

材料二   王安石用增长的观点看待国民经济。他认为,财富是个变量,只要扩大流通和生产,经济总量就会增长。国家将个体化的经济行为,导入经济增长的统一轨道中,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国与民之间对立性的此消彼长,而是彼此双赢的共同增长,以繁荣民生、增加国用的增长。王安石的经济思想突破了小农经济视野,有了国民经济的观点。

——摘编自李冬君《王安石变法:被斩断的重商主义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解决财政危机的主张,并说明王安石经济思想的特征。
2022-11-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大致经历了“恩赐官爵制”“政党分肥制”“考试择优录用制”三个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一切文官,除了少数最高级官员外,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录用;文官有高低两级之分,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凡考试合格者,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机关作。国王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官吏全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所有的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分别提取阶段1、阶段2、阶段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阶段。
2022-11-28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000个当地居民,将30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6 . [明清经济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

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产量的增长来看,宋代全国耕地约5.6亿亩,明代约7.842亿亩,清代达到9.248亿亩。宋代年平均粮食产量为464亿斤,明代则上升为696亿斤,清代剧增至2320亿斤。毫无疑问,这些农业上的成就与其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沈定平《从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看明清之际的生产发展水平》

材料二

16至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闽商、粤商、赣商、鲁商等聚集着众多商人的商帮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国内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大宗商品在不同的经济区内交换,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贸区。江南经贸区是在江南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发达的丝织业、棉纺织业等基础上形成的。江南向全国输出的主要是相对高值的丝、棉纺织品,从全国输入的是低值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如粮食、大豆、蓝靛、木材、纸张等。

——摘编自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并简析其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2-07-10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晚唐五代时期,在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方面,除中书门下省的复核和复试制度之外,中央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证科举的公平,如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度。此外,在唐前期科举制度刚施行时,就有相关法律做保障,而且该法律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执行。中唐以后,中央对科场违纪的惩治明显增强。中晚唐明确规定,由御史台对科举考试进行监察。御史台专门负责执行锁院任务,监察考官、举子的违纪行为,查办科场案件和相关纠纷。

——摘编自金滢坤《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

材料二   宋承唐制,并对科举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时达到了极盛。两宋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是中国历代取士最多的王朝。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使“及第”(考中录取)之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此后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到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此,凡省试合格,殿试就只有名次之别而皆成进士了。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宋淳化三年(992年)以后,相继建立起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五代时期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世界上率先迈入现代化的国家,随着19世纪中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英国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1848年、经过议会辩论,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法案规定:“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广泛任命检查巡视员,派他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这使得地方政府强烈不满,由此,1858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1年,议员提出并成立了地方政府委员会,推动议会颁布了1872年《公共卫生法》,1875年,又颁布了强化、巩固有一切成果的《公共卫生法》,规定“任何被通报为污染物制造者的受委屈个人都有中诉抱怨权”,这使得检查员所做的工作极易遭人误解,这些法案连同1875年的《食品和药物法》“共同构筑起了英国近代乃至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立法和管理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材料二   1951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1953年、政务院批准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到1965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机构增加了16倍、医师(技师)增加了11倍、卫生部还先后颁布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1954年)、《卫生防疫站工作试行条例》(1964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思路,启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9年,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摘编自吴超《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与现代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上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其产生的相同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近代早期欧洲主要殖民战争简况

战争背景结果
英西战争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成为海上殖民强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英荷战争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海上世界;英法崛起。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荷兰丧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英法战争法国插足印度、北美;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锐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的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据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近代早期欧洲殖民扩张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因素。
(2)简要评价近代早期欧洲的殖民扩张。
2022-05-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开始逐步确立起来。请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如下问题。


(1)17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爆发了哪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之后英国哪一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了最高地位?
(2)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这一制度开始设立的标志是什么?
(3)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了哪一重要文件?这一文件最早提出了什么理念?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以谁为首的雅各宾派把革命推向高潮?
(5)请谈谈上述三个国家的革命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2022-05-10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