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史学研究

材料一   以下为郭小凌的《西方史学史》目录(部分)

第一章史学的起源

第二章古希腊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章古罗马史学

第四章中世纪史学

第五章古典史学的复归——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

第六章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史学(1718世纪)

第七章法国大革命至19世纪中叶的西方史学

第八章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产生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早期发展

第九章19世纪后半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西方史学   

笔记对应章节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史学的先驱。
·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古代的史料,积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知识,初步按古典史家的方法和形式撰写史作。
①:第____章
·曾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军队前往埃及考察。
完成了欧洲第一部对古埃及进行全面解说的著作《埃及描述》。
②:第____章
   ·普鲁士学派的产生,与历史学者出于爱国主义思想力挺普鲁士领导德意志统一的政治倾向有关。
·法国学者古朗治否定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的正面影响。
③:第____章

材料二   马克思于1818年,出生于德意志普鲁士的特里尔城,双亲都是犹太人。马克思在耶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这也是犹太人长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恩格斯出生于普鲁士王国一个纺织资本家家庭,他与马克思一样有着共同的哲学素养,并曾在年轻时前往英国考察工人阶级的生活与工作状况。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由两人共同研究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和完善自己的历史哲学的过程中曾经对具体的历史课题进行过一些开创性的专门研究,写出《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农民战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一大批史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1)下列内容为某同学阅读完书籍后做的部分笔记,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2)依据上述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的相关因素。
2023-08-02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伟大觉醒”文物史料展

2019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策划举办了“伟大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厅。

展厅名称展出文物(部分)文物简介
第一展厅“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宋渔父被刺记》记述宋教仁被刺事件的书籍
《南北大战报》报道“二次革命”的报纸
上海民间团体印发的通告揭露“二十一条”,要求抵制日货
《青年杂志》创刊号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日警逮捕留学生纪略》记述1918年留日学生为反对签订中日军事协定而发起的大规模请愿运动的书籍
第二展厅“反帝爱国之大风雷”《五七》日刊北京学生为扩大宣传而自费出版的刊物
《上海学生联合会日刊》191964日发刊,呼吁“唤醒农工商各界,共做救国的事业”
《上海罢市实录》反映五四运动中上海商人罢市的书籍
《卖国贼之二曹汝霖》揭露曹汝霖卖国行为的反面人物传记
《天津中等以上男女学校学生短期停课宣言书》191910月天津民众抗议北洋政府出卖山东主权运动中,周恩来起草的油印通告
第三展厅“开天辟地之大事变”《曙光》《新人》反映五四运动后新思潮涌现、诸多学说流派争鸣的刊物
《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
《马格斯资本论入门》《唯物史观解说》《共产党宣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翻译出版
《共产党》月刊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11月创办的半公开性理论刊物
(1)按史料类型,将材料中的14则文献史料进行分类并写出序号。
(2)依据材料和所学,阐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什么要举办这次展览。
(3)选择一个展厅,依据文物和所学,为该展厅撰写一份解说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电信博物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百年电信 艰难起步】

材料一1871年,丹麦大北公司首开在华非法收发国际电报的先例。随后,英、美等列强的电缆也在中国海岸登陆,中国彻底丧失了通信主权。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炮台和天津之间架设电线,这是中国官方最早创办的电报。1880 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并于大沽口、济宁、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设立电报分局,全线三千余里,这是中国第一条官督商办的陆路电线——津沪线。后设立专门机关管理、规范电报业,在天津和上海设立电报学堂。主持电报局的盛宣怀认为:“(电报)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质则尤在厚利商民,为图久计。”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时使用 的信号灯、军号、手电筒 等1930年底,红一方面军在 第一次反“ 围剿” 中缴 获的只能收报不能发报 的“ 半部电台” 。这是红
军最早的电台
人民解放军利用缴获的设备改善 通信条件,图为1948- 1949年三大 战役期间毛泽东手书电文的复制 品

【人民邮电 砥砺前行】

材料三1949- 1973年中国电信事业部分大事件

序号事件
1949年11月,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无线电话正式开放
1955年,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电传打字机面世
1965年,中国与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周边国家、港澳地区建立直达通信联系
1970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1971年,中美之间开通直达无线电报、电话和传真电路
1973年,北京与香港之间开通直达无线电话、电话电路

【改革开放 信通四海】

材料四   中国电信业跨越纵横、准电子时代,引进并推广世界上刚刚开始商用的程控交换机。经历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的历程,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 一位。进入21世纪,中国电信业获得重要的契机和开放的市场竞争,强大的网络为人民带去了丰富的信息通信服务,为世界互联贡献了中国力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目的和作用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期间中国通信业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为这片展区拟定一个标题,要求与其他展区标题相匹配; 写一篇历史短文解说以上三件展品。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从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电信事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 . 祖国统一

郑氏提出台湾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是国内问题,不同于外国。(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台湾一平,地方初定,蠲(免除)徭税差役,施行展界开海……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康熙皇帝对台湾地位的认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1883

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后,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

上“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赴台,阻挡法军侵占基隆;淡水大捷。

1885

法对台增兵;镇南关一战,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台湾设省。

1886

设官脑总局、磺务总局(台湾地区盛产樟脑、硫磺),一度将樟脑收购权交给商人。
设抚垦总局,兼任抚垦大臣,令地方官“教之(当地民众)耕耘,使饶衣食”。

特设商务局,在新加坡设分支机构招商局(通商局),招募华侨商股;定购10艘轮船,成立轮船公司;委令招股集资修建台湾铁路,拒绝英国旗昌洋行的承办要求。

1887

正式提出新行政区划方案,建置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
铺设沪尾至福州川石山、安平至澎湖妈宫港海底电缆;设电报总局。
设铁路总局,聘外国技术人员负责设计、测量工作。
办西学堂,开英文、法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等课程。

1888

(到1888年)筑10座新式炮台,以澎湖为海防建设的重点,于台湾北部地区面对日本作重点设防;创办以制造枪弹为主、兼务修理军械的军事工业;整编全台防军。

改革旧有铺递驿站传送法,设邮政总局,发行邮票。

1891

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通车。
(2)某班在“近代台湾发展”主题展板中出具一张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位台湾军务大臣写一份解说词。要求:依据解说词的基本结构,如标题、主体、结尾;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准确把握解说对象的特征、本质和意义;用词准确,不少于150字。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

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

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同志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2017年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

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

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

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2022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和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对台湾问题的论述,有哪些新发展。
5 . 民法典

材料一   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不受限制、契约自由、以及过失责任等这些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对绝对所有权有所限制; 契约自由原则的含义与法国民法典的“一经有效成立就不能随意变动必须履行”不同。

——摘编自谢伟《<法国民法典>与<德国民法典>之比较》等

材料二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现行的继承法、民法通则、担保法、合同法就是在这种工作思路下先后制定的。中共十五大以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历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漫画解读      
结合以上两幅漫画及所学知识,谈谈历史学习和探究应当如何运用漫画类型的史料。
2023-06-0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保温训练历史试题
7 . 民族交融

材料

夏、商、周时期以中原为中心,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逐渐育成了汉民族的实体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民族出现大杂居、大融合,汉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
隋唐时期统治阶级中有不少各民族的混血,这决定了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更为包容开放……唐朝实际上是各民族参予的政权,出现了“四夷宾服”的盛世。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元朝空前的统一,打破了分裂割据时期的此疆彼界,将各民族置于一个大熔炉中,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
明、清时期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已经通行,而且大量汉化,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表格内容进行解读。
2023-01-13更新 | 49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1949年以来,怀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校历史小组搜集了一些研究怀柔历史的史料,史料如下所示:



(1)按史料的类型将材料一的六则史料进行分类。
要求:写出史料类型,并在其后标明此类史料的序号。

材料二   怀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怀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2023-01-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增长和比例   

194919521957
农业84.5%74.7%62.3%
轻工业11.0%14.5%18.6%
重工业4.5%10.8%19.1%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阅读统计表格,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建立初期农轻重比例的变化。
2023-05-30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政府作用

材料一   1602年,荷兰大商人集股组建东印度公司。荷兰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麦哲伦海峡的广阔区域内享有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议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公司先后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好望角、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股份公司,拥有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000名员工、10000名雇佣兵,股息高达40

——摘编自成耆仁《寻根:荷兰东印度公司与陶瓷丝路纪行》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大事记(局部)

时间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1872李鸿章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提出该局“官督商办”,以“渐收
利权”
18763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获7艘海轮、9艘江轮,运输航线得到扩充
187612
与英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签订第一次等价合同,赢利158万两。
1882依靠英国伯明翰矿务公司的技术,投资创办开平煤矿。
1896投资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南洋公学(上海交大前身)

——据李慰《上海轮船招商局的晚清四十年》整理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工业化与西欧有很明显的不同,其发展的动机是政治和军事,驱动力的来源不是源于企业而是政府。

进入二十世纪,列宁和他的支持者,不得不为保卫政权抵御敌人进行了快速的国有化进程。1921年,列宁表明了他的实用主义的倾向,他决定实行与激进的经济手段相反的政策。随后,斯大林及联共党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苏联资源与劳动力的最大限度的集中。当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崩溃边缘蹒跚行进的时候,外部世界的人们怀着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特点。
(2)关于俄罗斯的工业化,有观点认为“自上而下”是其实现农业大国向工业国转型的重要手段。以“国家与工业化“为主题,解读上述材料。
2022-07-29更新 | 38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