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的人口南迁

结合所学,评析图中人口南迁的历程。
2024-06-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在汉堡出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态为研究对象,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强调它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马克思认为世界市场是形成世界历史的经济基础,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结合15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重大史实,阐释材料中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观点。
2024-05-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铁路的发展
时间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18761911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修筑,次年被清政府赎回后拆除。1881年,开平矿务局为便利运煤,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这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889年,清政府制定官办铁路、借债筑路的政策,设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大肆掠夺中国铁路利权。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19121949民国初年,中国一度出现筹办铁路的热潮。1915年,北洋政府继续借债筑路,铁路利权进一步丧失。1928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修建铁路甚少。整个民国时期共建成铁路约1.7万千米
1949202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接管铁路,集中力量组织铁路建设。到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17万千米,路网质量和布局有较大改善,铁路连通了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19782022年,我国铁路快速发展,先后开通了大秦、青藏等铁路干线。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2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并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阐释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选两个实例,阐述邓小平理论的贡献。
2024-01-20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国的奋斗

在洋务新政推动下,近代军事工厂由当初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安庆内军械所,发展到1890年时的21个局厂。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也纷纷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其中,大中型军事工厂有10个,均可制造新式枪炮、弹药、机器和冶炼钢铁,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最早的一批现代机器生产企业。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洋务新政中近代军事企业的特点。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2)依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结合所学,说明在这些思想下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革命活动。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林韦《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3)材料中“这个可珍贵的时刻”指的是哪一时间?结合所学,简述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序号大事
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2023-01-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部分中国共产党会议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简表

19375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目前形势的新的发展阶段
19569月,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会议,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3-01-06更新 | 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08更新 | 41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工业革命与洋务运动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中国和英国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2022-05-08更新 | 30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体育

古希腊是商业贸易兴盛地区,民风习俗崇尚竞争,以体育竞技为欢乐,以逞强取胜为满足,并且把这种满足的欢乐奉献给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了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希腊人在体育竞赛中制定了平等、公正的规则,凡是在体育场上参加比赛的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取得优胜,戴上冠军的桂冠,受到城邦的重视。裁判员对于场上比赛的运动员一视同仁,只要你是希腊血统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凡是参加比赛的都按同一规则来对待。竞争意识虽然有鼓舞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点,但是也有纵容贪得无厌、恃强凶狠的缺陷。

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体育所折射出的文化传统。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1-20更新 | 536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
时代法律文献
20世纪50年代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20世纪80年代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世纪90年代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时代,结合时代背景,阐释国家发展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