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1 . 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
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趋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国家政策权威的执政理念和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经过长期实践并被共同体成员高度认同的民族政策会沉淀为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会持续性地影响族际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民族关系的调整方式也因此而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出发,宏观可分为制度性调整和战争方式调整两大手段,而且都是以王朝为主体调整国内民族关系为主要方式。所谓制度性调整就是民族关系的调整纳入了王朝社会管理体制之内,并且使民族关系的调整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政府行为,或借助于特定行政机构和机构内人员的活动取得结果,或对调整对象施以独特的管理,从而缓解或解决统治阶级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在各个民族群体的统治阶级之间,由于存在着政治利益的一致性,因此他们通过各种制度性的措施和政治手段,加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促进了两个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融合。

——摘编自魏国红 郑万军《民族政策与国家整合: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趋向》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例清晰。)
3 . 代长度,指的是孕育下一代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一般18—24年为一个新的世代;代际一般指的是代际关系或代际效应,代际形成的背后是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演变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中国代际划分的研究

代际名称出生年代代际特征
心理心理
“文革”一代
50后)
19501959思想保守传统,尊崇传统文化。吃苦耐劳,怀旧,对价格敏感度高,购买力低下。
“改革开放”一代
60后)
19601969劳动思想根深蒂固,寄厚望予下一代。低调、务实、社会责任感极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不高。
“转型”一代
70后)
19701979注重理想,渴望成功。经历贫穷,务实、创造,消费注重性价比。
“计划生育”一代
80后)
19801989崇尚个性,有责任心,积极向上。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做事执着,追求自由平等,对价格敏感度不高。
“新新人类”一代
90后)
19901999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早熟,个性张扬。兴趣广泛,学习力强,依赖网络,对价格敏感度低,易接受新事物。

——摘编自孟莹《有关“代”划分问题的相关研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代或两代以上的相关信息,运用唯物史观进行阐释,题目自拟。(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中国角度看15世纪的世界

【图中表示明朝时在印度洋的外交活动(实线)以及中国原本可以到达新大陆的航线(虚线)】


2从欧洲角度看15世纪的世界(欧洲探险家的路线)

——【美】伊恩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从历史的发展模式看世界的未来》


对比两幅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10-11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荀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不……以英类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脸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8月,林则徐被革职伙差大臣后,“柳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便威不能克,……造地船,则制夷亦……有种国家,虽顶理捐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歌手片》
18409月,道元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成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叉术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惯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术可厚非也"《庚于西狞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部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求,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1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部分)


时间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时期城市分为公共区、宗教(文化)区、私人区三部分,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相对于狭小而简朴的住宅区,雅典城市建设将公共建筑作为重点,配建了文化、宗教、市政等各项大型公共设施。各个功能区之间不设区界,可以自由穿行
中世纪城市的整体结构、城市的片区空间组织及其中所包含的种种社会活动都围绕教堂展开,道路也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蜘蛛网状道路系统
15世纪府邸、市政厅、行会大厦等世俗建筑占据城市中心,珍惜和慎重对待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自觉地遵循城市统一和整体协调的法则,关注市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19世纪末“田园城市”观念出现,主张城市规模要尽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试图建立一个融合城市生活的优点和乡村的良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贫民窟和烟尘的城市群”来取代当时特大城市的发展道路
20世纪30年代赖特提出“广亩城市”规划思想:已经没有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必要,分散(包括住所和就业岗位)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原则。各功能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着公路布置,加油站设在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内

--据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9世纪欧美重大政治事件表(部分)

时间事件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61法国路易十四改革,把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向顶峰。
1689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75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7美国制定并颁布宪法。
1789法国大革命爆发。
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
1832英国议会改革。
1861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5美国内战结束。
1871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整理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从材料中选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变迁的中国:(1949年—2019年)人民日报元旦头版纪录(部分)

1949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贺词
1951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伟大的祖国》
1953《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
1956《为全面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67《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
1978《光明的中国》
1979《告台湾同胞书》《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13《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2019《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

——整理自《人民日报》


从上述人民日报元旦头版记录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64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统治者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观,在稳定内地的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清朝大力提倡尊孔崇儒,推崇朱熹为集大成而继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清代统治者广泛利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资源,构建了多元的政治文化,从而巩固了自身统治、强化了政治凝聚力。但到了1840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疆域观和民族观受到冲击,地主阶级士大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古老中国跨入近代。

——摘编自刘正寅《清朝前期民族观的嬗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