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民族文化与历史之生命与精神,皆由其民族所处特殊之环境、所遭特殊之问题、所用特殊之努力、所得特殊之成绩,而成一种特殊之机构。一民族所自有之政治制度,亦包融于其民族之全部文化机构中而自有其历史性。所谓“历史性”者,正谓其依事实上问题之继续而演进。问题则依地域、人事种种实际情况而各异。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视角或整体予以论述。   (要求:视角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骞和他的部属,是有史以来第一批踏入更远地区的中原王朝官方使节……由此形成的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这是一条沟通东西方的政治之路、经贸之路、文化之路。汉唐之间的“丝绸之路”又可分为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沙漠丝绸之路。在15世纪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之前的千余年间,穿越西域的沙漠之路,始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为重要的通道。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史《良吏传》入传标准变迁

《汉书》

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赞

《魏书》《梁书》《晋书》

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

《旧唐书》

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

元修《辽史》《金史》《宋史》

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

明修《元史》

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

清修《明史》

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

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提取相应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230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兼听独断”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管子说: “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刘向说: “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兼听独断,惟在一人。”所谓“兼听”,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就是谋,可以扩大视听,防臣下之蒙蔽。所谓“独断”,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由君主作出最后的决断,可以防止大臣专杈,维护君主专制。谋之在“兼听”,断之在“独断”,“兼听”是“独断”的基础,只有“独断”才能保障“兼听”,“独断”又是“兼听”的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摘编自樊有平《论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兼听独断”决策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唐代(618年-907年),封建制经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此已进入繁荣阶段,而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民族交融之后,封建政权更显得朝气蓬勃,富有生机。在平凡的中外交往过程中,唐朝不仅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吸取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且无私地把自己的文化奉献给世界。唐代中外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开放精神和友好特性,不仅在古代中外交往史上具有典型性,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方亚光《从中外交往看唐代中国的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代中国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无论是国统区还是根据地的教科书都加入了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各种算术课本的目录上,大都以战争术语作为标题,如“做兵”“做子弹”“排枪炮”“打靶”等,以所学知识为副标题。各种战时国语教科书内容几乎都涉及时事讨论,救国演讲等,有救国运动的文电和诗歌,救国运动的戏剧和故事,民族英雄传记,少年爱国故事,民族英雄抗战史实;等等。学生作文包括翻译重要救国文电为通俗大众文,拟为救国运动告民众书,拟致各国儿童宣布中华民国解放运动的信件,拟募捐启示,拟救国演讲词,订救国运动标语,记救国运动的事实;等等。写字包括写标语、宣传、图表、布告、壁报、民众课本等。

——摘编自袁文静《抗战时期国统区特殊教科书简析》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一点或整体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
休闲旅游大多数旅游者以医疗保健为主要动机,前往温泉和海滨度假地旅游简单而乏味的城市生活使广大的民众希望能找到新的生活方式,寻求身心放松和亲近大自然的机会。19世纪中后期,各种文娱表演以及摄影服务等出现
求学旅游目的还是比较单一,他们出行基本上是围绕通过对其他国家先进文化的吸收而使其自身得到发展展现出多元化的动机,新的旅游景点被人为地创造和发掘出来,逐渐转变为以求学、休闲和娱乐为主的多种旅游动机
探险旅游国家经济利益占主导多种利益共同驱动,如探险、游历、科学考察、娱乐等
服务机构无专门机构托马斯.库克成立了旅行社,专门安排人们旅行过程中的各项事宜,采取各种方式组织人们进行旅游,包括国内游、国外游.环球游
交通方式马车、步行、轮船火车、轮船(汽船)
旅游人群主要以封建贵族、达官显贵为主除封建贵族外,知识分子、新兴资产阶级旅游人数持续增加

——摘编自高家佳《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旅游活动的变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0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不同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浪潮中,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和形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展现出新的内涵和时代指向。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城乡妇女广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来。1950年,以梁军名字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成立,纵情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们研究出了多种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开垦出了22500亩土地。梁军光荣地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1959年,梁军驾驶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台拖拉机的英姿被永久地定格在第三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上,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

——摘编自朱宝辉《绽放在拖拉机上的铿锵玫瑰》等

材料二   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

时期

劳模形象

评选标准

评选内容

劳模结构

50年代老黄牛劳动竞赛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60、70年代铁人精神发展生产力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
80、90年代“当代愚公”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
21世纪新时代“最美奋斗者”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军”们大量涌现的背景及其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二,以“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汉至明清行政体制的演变
根据图中的相关内容,指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任一角度或整体),并举例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所示是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世界文明大系》中国分册《儒家文明》的目录。

上篇儒家文明总论
第一章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上古文明和三代文明
第二章宗法封建等级制和礼乐文化的亵落一 儒学的产生和在先秦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文明的重建一 儒家文明的形成
第四章前期儒家文明一 汉唐文明
第五章后期儒家文明一 宋元明清文明
第六章儒家文明的基本特点
中篇儒家文明各领域
第七章政治
第八章经济.
第九章教育
第十章文学艺术
第十一章伦理风俗
第十二章宗教信仰
第十三章科学技术 .
下篇儒家文明的褒微
第十四章后期儒家文明 发展的停滞和相对落后
第十五章 整合社会的失败
第十六章教育理想的失落
第十七章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分册《儒家文明》的某一章节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解读合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