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五千多年未曾中断的文明,其中“大一统”理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并专门提到了“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大一统”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历史变革中,长江流域是首倡之地,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在军事、经济、文教、社会风气等领域,沿江商埠向周围地区影响和辐射,带动了近代化进程。在同西方接触过程中,长江人精研西学,走出长江,游历并留学海外,归国后,勤劳付出,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陈振江《近代长江文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讲好长江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英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自发地将生产转往法国、德国、美国等地进行。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科技水平全球领先,企业将国内没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活动移往日本、加拿大和前联邦德国,而在国内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次产业转移的承接国获得了先进技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实现经济崛起后,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国内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丧失了比较优势,纷纷把生产转移到中、韩等国。中、韩等国凭借生产要素的价格优势,大力发展本国制造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20世纪末,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重点投向了信息技术等高端产业,国内一些原本技术领先的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也逐渐丧失了优势,被转移到了中国等一些具有良好工业和科技基础的国家或地区。

——摘编自王晓《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国际产业转移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9-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力弘扬与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和光荣历史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请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任一历史时期,自行选择该时期的三个具体历史元素,拟出主题,并写一篇简短的宣传导言。(要求:列出历史元素;历史元素与主题有关联;主题明确且反映该时期时代特征;逻辑清晰)
2023-07-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1:英国皇家学会发展历程(部分)

1662获得国王颁发的首个特许状
1663规定国王为皇家学会创建者和资助者
1665年开始定期出版信件,诞生世界首家学术期刊
1669国家无偿授予土地,允许学会在英格兰全境举行学术会议
1849议会开始向学会提供财政资助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2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德国知识生产平台简况

大学扩大医学、哲学学科,创设新的自然科学、经济学等学科
企业建立实验室,将生产与科研紧密结合
社会科研团队建立一系列研究机构
政府成立各类研究所;颁发专利法

——摘编自邢来顺《近代德国有组织的知识生产与文化科技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或任一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用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有据,表达清晰。)
2023-07-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几个世纪以来,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发展,也在变动着。1516C的地理大发现,使意大利港口远离世界商路,失去了独占东方贸易和欧洲商业中心的地位,世界航路中心转移到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甚至成为欧洲最大的殖民帝国。随着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国衰落,17C荷兰成了欧洲经济中心。英国17C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8C中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此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就伴随着这些殖民帝国的沉浮兴衰,从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再从大西洋西岸转移到大西洋东岸。有人预言“地中海是过去主宰性的海洋,大西洋是逢时当令的海洋,太平洋则是未来的海洋”。这一预言今天正逐渐成为现实。

——摘自魏燕慎《亚太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中心转移》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力量崛起,中心转移”这一主题,自拟题目展开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革命是一场连续的、递进的革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只有将三次革命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察,才能洞察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总体特征。

——据王奇生《高山滚石: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中国革命的“连续与递进”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存在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习惯和擅长于形象(直观)思维、整体(系统)思维、道德(伦理)思维、直觉(悟性)思维、类比(比喻)思维、中庸(折中)思维、实用(现实)思维、辩证(矛盾)思维等。这些传统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科学和科学思想发展。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下,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喜欢从总体上把握,不善于先用分析方法将整体分为部分,再对部分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认识整体的目的。中医理论及其医治方法在这方面就比较典型。

——摘编自钱兆华《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初探》等


任选材料中的一种传统思维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它对中国古代科学或科学思想的影响。(要求:明确列出所选传统思维方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3-02-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下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通过各种纪年方式确定时间。这些用数字表现出来的时间,本没有什么意义,但历史学家在时间上编排历史事件,并将一系列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就为时间段赋予某种意义,并以此分析、解释、评价同期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151710月这个时间对历史评价没有意义,但当将其作为宗教改革起点时间时就很有价值。

——摘编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等


请选择中国近现代史上任意年份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并运用材料的核心观点进行解释。(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年份,以及对应的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活动;解释须充分体现材料核心观点;逻辑严密;表达流畅)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该图可作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 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11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