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故……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督抚制度应运而生。《明史·职官志》记载“永乐十九年(1421年),遣尚书赛义等二十六人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以后不拘尚书、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毕复命,即或停遣。”《明史·宣宗本纪》记载“洪熙元年(1424年)八月癸末,大理卿胡概、(四川)参政叶春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清代)道威以来,督抚,特别是总督,在明代“总领一方”“节制三司”的基础上,其“掌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醴”的封疆大吏格局业已形成。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督抚逐渐长期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央的权力。

——据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材料二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之后影,渐渐地在变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合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的演变,联系所学知识,对钱穆先生的观点作出阐释。
2023-02-1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引发新旧大陆之间的生物、农作物、人种、疾病、文化,甚至思想观念的交流。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引发了生态上的巨大转变……新大陆因牛、马、羊等动物的到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了满足殖民者的需要,烟草、可可、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如巴西东北、东南地区原有的森林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清朝中叶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带来的垦殖热潮,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灾频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以“物种交流”为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两个历史时期的流行服饰简介

中世纪时期拜占庭的达尔玛提卡:十字形外衣,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贯头衣,长度随人体高度从肩及地,而且从肩部到下摆底部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装饰。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衣以及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等特征。

——摘编自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欧洲思想发展历程,拟定一个论题,对上述欧洲的流行服饰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尤其重视建设连通南北的运河主干网……隋朝先疏浚关中漕渠并改称广通渠;又改建邗沟……然后以东都洛阳为中心,相继开凿了通济渠和永济渠。于是江南财赋可由水道转输运往关中。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准备亲征高句丽,就自江都(今扬州)坐船经水道直达涿郡。隋又开通了江南河,大致是利用旧有运渠加以疏导,自京口(今镇江)绕太湖之东至余杭(今杭州)。

材料二     元灭南末后,为征调南方财赋以供京师之需,进行了疏通漕运和开辟海运的工作。元世祖后期,在山东开凿会通河……随后又采纳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建议,在京郊开凿通惠河,引大都西北诸泉水东至通州(今北京通县)……经重新疏凿,运河改变了过去迁回曲折的航线,河道基本取直,航程大为缩短,运粮船可以直接驶入大都积水潭(今北京北什刹海一带)停泊。“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这条河道在明、清两代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均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元两条运河的异同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23-01-1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疫情席卷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堪称百年一遇。瘟疫历史是一部灾难史,也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危机四伏的曲折史。

材料一   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年间的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

材料三   黑死病后,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医学的进步表现在医学哲学和机构开始发展,而且医药学变得专业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

——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摘选自史书所载唐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人物事迹
唐太宗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魏征贞观十三年,阿史那结社率作乱,云阳石然,自冬至五月不雨,征上疏极言曰:“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今旱之灾,远被郡国,凶丑之孽,起于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勤之日也。……”疏奏,帝曰:“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
李元轨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魏征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帝由是遇益厚。
徐坚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武则天时年号),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1-1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7 . 1907年12月,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上海创办《时事报》。1911年5月,《时事报》改名为《时事新报》,它是20世纪初中国较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立异抑或求同

“学灯”栏目的前身是《时事新报》的“教育界”,以新闻为主。1918年初,报社登出了“学灯栏”的预告,变相恢复了被取缔的“教育界”。“学灯栏”早期定位不明晰,一面延续“教育界”的功能,一面开始关注文化动向,并提供议论商榷的空间,“为社会学子之立说之地”。

1918年底,《时事新报》创设星期增刊“泼克”,作为“学灯”栏的调剂,特辟“敢问录”栏,用于挑剔《新青年》同人论说中的逻辑漏洞及修辞不当。配合“学灯”栏批驳钱玄同废弃汉文的主张,“泼克”主笔沈伯尘推出一组讽刺画。画中西装革履的新学家,脚踩线装书,改习罗马文字,不得其门而入,于是向外国医士求助。医士称其“脏腑不脱华气,对于西方文字未免生种种阻碍”,唯一的良方就是换罗马狗心。手术后新学家试读罗马文字,闻之竟为犬吠。

1919年2月,《时事新报》“学灯”栏扩充版面后,明确了自己的文化立场:“对于原有文化,主张以科学解剖之,不以谩骂为了卸能事”;“对于西方文化,主张以科学与哲学调和而一并输入之,排斥现在之皮相论。”

——据袁一丹《另起的新文化运动》

根据材料反映的文化现象,以“立异抑或求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观点正确,逻辑清晰。)
2023-01-14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8 . 目录是一本著作的精华所在,目录研读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目录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节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第四节……

第五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第六节文教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和进步

第七节新中国外交基础的奠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写第四节目录标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9 . 1891年户部浙江司主事陈炽撰写《户部主事陈炽呈递出洋游历人员应行采访事宜节略》(节选),后文简称《节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时第一一、其国去赤道远近,南北极出地各若温度……十一、地动绕日之说确否。
人情第三三、农、工、商、贾,何等之人最多……四、贫富若何,奢俭若何。
物产第四一、其国之土产何物,与他国通商者几何种……
炮台第五一、其国之炮台共若干座……陆路几座,水路几座……
兵船水雷第六一、其国兵船数目多寡,配水师几何……
枪炮第七二、其国之炮以何处为最大……
兵制战事第九十六、其陆师之优劣较中国今日若何……
学堂第十五、兵学、化学、光学、重学、绘画一切之学,是否分堂学习……
财赋第十一一、其国每岁入款若干,出款若干……
四夷沿革第十五一、其国在古为何国,与中国通否,是否向来朝贡之邦。

——摘编自张登德《陈炽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陈炽所撰的《节略》进行评析。
10 . [百年党史●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反映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红色旅游资源也因为是革命精神的承载客体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围绕“红色旅游”,选取以下任意- - 幅图片,以导游身份向游客宣讲红色历史、传播革命精神。(要求:主题鲜明、史实准确、符合逻辑,不超过300字) .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