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约翰・墓根在(战争史)中写道:“战争从来就是文化的表现,它还经常是决定文化形式的一个因素,在有的社会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三次西征路线图

   

材料二   多半是通过蒙古利亚人所发明的罗盘和纸张,在亚洲的游历及对东亚财富与文明的不断增长的知识的刺激下,“大西洋边缘”的精神、体质、社会的活力才有了这次惊人的迸发。

——摘编自[英]赫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将各民族集聚一处,……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

——摘编自法国学者麦撒的论述

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解析约翰・基根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4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

材料一   王韬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英国参观博物馆时记录道:“英之为此,非徒令人炫奇好异,悦目怡情也。盖人限于方域,阻于时代,足迹不能遍历五洲,见闻不能追及千古;虽读书知有是物,究未得一睹形象,故有遇之于目而仍不知为何名者。今博采旁搜,综括万汇,悉备一庐,于礼拜一、三、五日启门,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用意不亦深哉”。1895年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学会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为“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院”,他认为“西方借博物馆众人之心思以求实用,合万国之器物以启心思,乌得不富?”从而要求创办博物馆,其中“凡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

——摘编自李军《晚清民国时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

材料二   19221937年新增各博物馆全国分布图

——摘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某同学在学习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本课内容的关键词进行了分类梳理如下:

第一类


光荣革命、圈地运动
殖民扩张、手工工场

近代科学

第二类


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
电力技术、化学工业

内燃机

第三类


世界市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英国议会改革

宪章运动、环境污染、《共产党宣言》


根据所学知识,从三个类别中各提取一个关键词,并运用所学知识依次说明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内在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劳伦新·詹姆斯所著《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裘落》一书的目录:

第一部分   绝佳的机会1600—1689
第二部分   坚持与征服 1689—1815
第三部分   日益强大的贸易1815—1914
第四部分   “帝国时代的终结1914—1945
第五部分   日落斜阳1945—1998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挖掘不同时段标题的内涵,选择其中一个部分,为其编写三个子目,并阐述理由。(要求:所编写的子目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理由充分)
2023-04-28更新 | 788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届高三仿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克拉克瓷:瓷器光泽中的战争、商贸与文化


18世纪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仿制中国明代晚期风格的陶瓷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马六甲海峡俘获了一条船号为克拉克的葡萄牙货船,船上满载着中国青花瓷、漆器与丝绸。荷兰人把缴获的货物带回阿姆斯特丹,把中国瓷器拍卖,引起很大反响,欧洲兴起中国陶瓷热。荷兰人以致整个欧洲称这种明晚期类型的中国瓷器为克拉克瓷(原产地为中国福建漳州的平和)。荷兰小镇代尔夫特窑厂大量仿造这类中国瓷器,影响很大。早先的代尔夫特釉陶纹饰往往按照明朝晚期流行的青花瓷图案,如森林奔鹿图、亭台楼阁、山水仙女等,装饰技法多以中国装饰常见的开窗形式。那时之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大量此类图案形式的瓷器。这些瓷器影响了欧洲的审美和艺术风格,和其他因素一起形成了欧洲的中国热

——《中国瓷器:风靡欧洲三百年》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写一个历史述评。(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条理,表述成文。)
6 . 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世纪初,阿拉伯政府组织大批学者翻译东西方的历史文化典籍,把古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阿拉伯文化对欧洲进入崭新的近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滕文生《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在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中,阿兹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玛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许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岩地貌,印加文明处于安第斯山脉和秘鲁高原,各文明之间呈现封闭孤立状态,故文明的进化发展极为缓慢和艰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十分落后。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后,强迫印第安人当奴隶,采取种族灭绝政策,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天花、麻疹等这些原本在美洲并不存在的传染病。15世纪,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走向没落。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等

与阿拉伯繁荣的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印第安文明衰落。结合材料一、二,以“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0更新 | 20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六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
15001524■路德被逐出教会(1521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四次航行(1492504年)
■科尔特斯征服特诺奇蒂特兰城(1521年)
■葡萄牙人在东非建立贸易站(1505年)
■葡萄牙人占领印度的果阿(1510年)
■葡萄牙传教士抵达中国(1514年)
15251549■安特卫普建立第一个股票交易市场(1538年)
■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长老会神权统治(1541年)
■皮萨罗拘捕印加帝国皇帝阿塔瓦尔帕(1532年)
■波托西银矿被发现(1545年)
■葡萄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抵达日本(1549年)
15501574■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558年)
■烟草传入欧洲(1559年);土豆传入欧洲(1565年)
■葡萄牙人开始在巴西种植甘蔗(约1560年)■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马尼拉(1571年)
■葡萄牙人在安哥拉建立殖民地(1571年)
15751599■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格兰人打败(1588年)
■法国的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1598年)
■利玛窦抵达中国(1582年)
■日本侵略朝鲜(1592年)

——摘编自[]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从公元前500万年至今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紧扣题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4-20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瓷器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小小瓷器更能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瓷器技术的原创国。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作为产量巨大的手工业生产系统,它因胎土、釉色、造型、工艺、装饰等差异而逐渐形成产地特色,俗称“窑口”。从唐代开始,在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期,瓷业之“窑口”达到昌盛阶段。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划花、塑花、嵌花、绞花、镂花、绘花,在书法、绘画、诗词、印章、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

材料二两宋时代的中国,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考古学视野下的宋瓷特质鲜明,富于创造,高贵雅致,光耀古今,向我们诉说着中华宋文明的高度,折射着中国文化繁盛期的世道人心。既成就了一个划时代的工艺篇章,也成就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独特奉献。

——以上材料均摘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瓷与宋文化关系”角度出发,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示为有关学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部分表述。

学者

著作

主要观点

缪德良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传统文化具有独创性,自成体系,比如汉字的特殊结构和儒学的源远流长

费孝通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它(中华文化)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是多元的,中华民族是一体的

冯天瑜、杨华、任放

《中国文化史》

人文性是中国文化特质,重人生、讲入世是人文传统重要表现

顾建华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表现在把宇宙看成“天人合一”的整体、以儒释道为主体的文化结构具有整体性、文化思维上善于整体把握事物


材料中学者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特征。从中选取一个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中后期中英历史发展大势对比

对比项目中国(清朝)英国
君主制1644年,明朝崇祯幸自缢,明朝灭亡,李自成称帝,清军入关,君主制延续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被退上断头台,英吉利共和国成立;1660年,斯围亚特王朝复牛;1688年,光茕革命"发生,君主制得以延续
政治1679年,表熙帝设立南书房处理机要事务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经济1655年,清廷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1673年,清廷宣布新垦荒田在一定期限内免税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排挤荷兰航运业,政府持续支持圈地运动,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繁荣,资本原始积累步伐加快
思想文化1661年,“明史案"爆发,此后一个多世纪大兴“文字狱”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从材料中自选一个视角,以“17世纪中后期中英历史发展大势对比”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视角鲜明;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3-29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