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材料   古典大学是以传播和探索高深知识为单一职能,主要为上层社会和教会培养所需要的官员和教会人员。1810年建立的柏林大学为近代大学创立了模式,成为各国模仿的对象。

19世纪中期开始,它所提倡的大学研究职能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18551860年间,牛津大学建立了许多现代实验室。剑桥大学于1871年建成驰名世界的卡迪文什实验室,使英国的实验物理学执世界之牛耳。1862年林肯签署《莫里尔法》,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星观念"。威斯康星大学与州政府密切合作,“大学为州服务”的观念使服务成为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第三项职能。

德国技术学院的前身大多是创办于18191870年之间的侧重科学训练和职业训练的技术学校。从19世纪60年代起,技术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或技术大学。在英国,为发展商业和科技教育,打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垄断,1828年伦敦大学建立,主要传授现代学术和自然科学。从19世纪中期起城市学院兴起,绝大多数城市学院都偏重工业和科学领域,而且大都成为所在城市工业研究中心。

——摘编自牛长松《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


根据材料,就西方近代大学的建立与发展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阐释。
2023-07-1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法与节日,体现的是社会或文化中的“时间制度”和“时间观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期的历法和法定节日改革

民国政府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国家从历法和节令、日常和节日两方面实现与世界同步。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阴历与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华民国建立后,为实现自己的现代性诉求,与世界接轨,废历改元,以西历为主,兼用传统的阴历。阴历在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里一直没有被真正废除过。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次出现由政府确立的纪念日,很多纪念日都对国家意识形态因素进行了强调,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纪念日、国庆纪念日、国耻日等等,强调的是“国家”“独立”“现代化”,南北统一纪念日等,强调的是“统一”,黄花岗各志士殉国纪念日、国会开幕纪念日、恢复共和纪念日、云南倡议拥护共和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民主”“共和”,大元帅逝世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强调的是“革命”“领袖”等等。法定节日中还出现带有国际色彩的节日,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等。政府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的数量相比,仍属少数。官方纪念日一般只流行于政府机关、学校,商家有时也加入庆祝活动中,但广大民间仍是继续过自己的“废历”年节。

——摘编自艾萍《继承与异动——北洋军阀时期的风俗变革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国初年“重塑时间制度:走向现代国家的探索”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前期的城市化及其动力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康乾盛世,开拓进取,政治清明,赢得了士人以及农民的支持。全国耕地由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的752万余顷增加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的900万余顷。18世纪时,番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得到推广,经济作物如棉花、桑叶、甘蔗、烟草、茶叶、花卉,蔬菜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在著名产棉区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棉花地占了耕地一半以上。

——材料一、二均摘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1683)九月初一日,康熙谕旨开放海禁,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清政府设立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各海关下又设置了众多的海关口岸,管辖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内沿海贸易和内河航运等。

——摘编自汪炜《试论清代前期“四口通商”的成因及其财政特点》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国家

表现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斗争对象

革命目的

斗争成果

亚洲

中国

1924-1927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共产党

北伐战争

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反帝反封建

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

印度尼西亚

1926-1927民族大起义

印尼共产党

武装起义

荷兰殖民主义者

争取民族独立

遭到镇压,革命力量削弱

1927年不合作政策

苏加诺印尼民族党

不合作政策

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独立掌握领导权

印度

1920-1942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国大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

争取民族独立

迫使英印当局答应部分要求

非洲

埃及

1917-1922华夫脱党运动

扎克鲁尔华夫脱党

游行示威、三罢、街垒战

英国

争取民族独立

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其独立

摩洛哥

1920-1926年里夫地区的人民民族起义

部落酋长克里姆

武装起义

西班牙和法国

争取民族独立

建立共和国,后被扼杀

埃塞俄比亚

1935-1941年反意的法西斯战争

埃塞俄比亚人民武装、同盟国军队

游击战争

意大利

争取民族独立

击败意大利,获得独立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1926-1933年反美游击战

桑地诺游击队

武装斗争

美国

反帝民族革命

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墨西哥

1917年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墨西哥进步势力

政治、经济的现代化改革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反帝反封建

颁布宪法,推行民主化改革

根据材料,从领导力量、斗争方式、斗争对象、革命目的、斗争成果等五个方面中任选两个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认识。
5 . 【中世纪的黑暗与光明】

材料   中世纪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于15世纪提出来的,他把古希腊-罗马文明结束和欧洲文艺复兴,即欧洲文化史上的两个顶峰中间的这段时期(5-15世纪)称之为中世纪。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是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日耳曼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在西欧纷争不断,将之前建立在罗马帝国基础上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毁于一旦。在宗教神学统治下,欧洲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陷入停滞。但当我们认真了解和思考欧洲中世纪历史之后发现,人们常说的“黑暗时代”是指中世纪前期。而到了11世纪之后,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先后出现了很多的文化进步现象。

在当今绝大多数世界历史普及读物中,对西方文明发展历程的介绍往往从古希腊开始,沿着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一近现代西欧这样的主线展开叙述。而近年来国内研究者对西方文明的重新思考,实际上标志着学者们对传统的西方文明史叙事框架的质疑。国内大多数参与讨论的学者认为,西方文明源起于中世纪,正是在中世纪时期,日后西方文明中一些最根本的制度规则和观念得以确立,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

—摘编自赵琪《客观认识欧洲中世纪历史》等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7-09更新 | 33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1860年工业产量排名1234
1890年工业产量排名2431
1910年工业产量排名34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245

1926和1931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表(单位%)

   

——摘编自(英)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材料二 世界大战发生的结构性矛盾正在孕育: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使世界形成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

——摘编自《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整体性世界的形成与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这一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3-07-06更新 | 170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明同马文化,紧紧相连。看看新华网的报道: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中国籍青年学者晏然介绍,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文化中马的形象,也深深地烙上了“礼”的印记。以下是关于不同时期马的自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马甲:我曾驮着商人们出发,走出玉门关,一路向西。骆驼大哥负责驮着沉重的货物——丝绸、瓷器、茶叶……我们要去很多五光十色的都市,在那里用丝绸交换香料,用瓷器交换海珠,用茶叶交换药材,然后满载而归。

马乙:我跟随李世民(唐太宗)平定了天下,打下唐朝的江山基业。我驮着玄奘法师渡过汹涌的大河,跨过山巅,飞越云端,陪他在孤独的夜晚听风听雨。皇宫里最受皇帝宠爱的,除了我就要数美丽的杨贵妃了。我们一起踏青、赏花、打猎、舞蹈,连大诗人李白都被贵妃的雍容气度折服。

马丙:即使是乡下的读书郎,只要考试成绩好,就可以骑着我,戴上大红花,得意扬扬地去朝中做官。我喜欢和这些宋朝的读书人一同出游,去看山外青山楼外楼。

马丁:孩子们总是活力满满,天真烂漫,跟他们玩耍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就这样跑啊,跑啊,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拥有了更强的力量,去驾驭更快的速度。当一种名叫“汽车”的东西轰隆隆地来到我面前时,我知道,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马自述”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概况
1834年英国《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1883年德国《疾病保险法》规定:工人,不包括农民,保费由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是免费。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此后,北欧,西欧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但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危机时,减少福利成为欧美各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福利“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以国家、个人和社会共同责任为核心。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社会保障”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唐宋变革说”的提出与发展

唐宋之际,出现了婚姻不问阀阅、取士不问家世、家族谱牒寝废、社会风气不同于前代等现象,有学者就此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这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最早明确提出“唐宋变革说”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他在1910年发表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但是刁培俊在《“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一文中指出,“唐宋变革说”并非一个完美无缺的研究范式。虽然有变化,但并非所有事物均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断裂式“变革”。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从社会经济史领域着眼,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吃喝穿住等家庭日常生活,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等级授职制总体上是走向深化的;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由荫补人官者(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本质的区别。第三,在思想文化社会领域,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或在南北朝、唐、五代时期受少数民族影响较多,礼崩乐坏。入宋后,经过儒士们的努力,传统的儒家纲常理念基本返回到中唐以前的传统之中,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经两宋不断增多的读书识字群体的传布而更加深入民心。

提炼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提炼要明确,论述要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后文简称《东西洋考》)是由普鲁士传教士于1833年8月1日在中国广州创办的中文刊物。《东西洋考》为学术研究所重视,并不仅仅因其在创刊节点上的领先位置,更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介绍了西方近代文明成果。

《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

地区

国家和地区

代表文章

对“人”的描述

东南亚

菲律宾

《苏禄屿总论》

“与婆罗洲芒佳虱民,结友为海贼,除非吕宋总督无人管束之”生性懒惰,坐吃山空

印尼苏门答腊地区

《苏门答刺大州屿等总论》

各省皆有回民居住,由来久矣,强悍刁蛮,肆为不法

泰国

《道罗国志略》

“释氏异端甚害民……(佛教)火率假灾祥祸福之事,以售其诞句无稽之谈,则诱取费财以图肥已”

欧洲

西班牙

《吕宋岛等总论》

西班牙人,自西洋祖家来,管此地方(菲律宾吕宋岛),每每差臣为总督代治此屿等

南极洲

南极洲

《新考出在南方大洲》

“夫大英及佛兰西等国多有船只到南北冰洋,为勘察新地”赞颂发现该“新地”的英国人勇敢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洋考》“地理”栏目对各国(各地区)“人”的描述的理解。(要求:论点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