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此处(马尼拉)对中国和印度诸地进行的贸易,主要是来办那些供应墨西哥和秘鲁王国的货物,这些货物是:香料、各种中国丝织品和中国制品,特别是丝袜,我听说每只船经常携带不少于五万双;大量的印度原料,如印花布和白洋布(这种布在美洲穿得很多);还有其他一些很精致的器物如金匠饰品等。这些饰品大多系马尼拉城中的中国人制作的,因为据说至少有两万中国人常居该处,充当仆役、匠人或面包师。所有这些货物均汇集于马尼拉,从此处运往墨西哥王国的阿卡普尔科港口。

——摘编自[英]华尔特《1740-1744年环球航海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
2023-05-3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安丘市、高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6—18世纪,欧洲人主导的这三百年的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方式是三角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044月一艘载重300吨的船只从法国南特起航前往非洲,其装货单上列出的商品有:大量织物(包括印度棉布和斜纹塔夫绸)、铜制器皿、锡盒锡罐、铁条、带鞘的刀、帽子、玻璃制品、假水晶、火药、手枪、步枪,还有烧酒等等。南特是法国从事贩卖黑奴的最大港口,这时期从英国利物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发前往非洲的船只所装载的货物大体上与此类似。这些船只到了非洲后,就甩卖掉这些货物,买回黑人……非洲处于比欧洲文明低的发展阶段,欧洲人运来的货物成为他们的高级商品,特别是武器更是其中一些部落“捕猎”其他部族的重要工具,深受当时一些非洲人的“欢迎”。接着,这些贩奴船只从非洲满载黑人起航前往美洲,在那里出售奴隶。最后,从美洲运回欧洲的是市场上很抢手的食物和原料。一个贸易来回,三次买卖,如果不出意外,每趟都可赚取大笔钱财。

——摘编自王加丰《三角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角贸易进行阐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代武梁祠画像石

画像简介

图1 夏桀人辇图

图中夏桀侧身向右,肩扛带长弯钩的战戟,骑于两女子身体之上,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他的昏庸与残暴。“夏桀图”被配置在西壁的最左端,也是帝王像的最后一幅,而且在武梁祠的帝王图像除了夏桀是暴君,其他都是圣贤之君。

图2 梁高行图

此图取材于《列女传》,描绘的是梁高行割鼻拒聘的故事:春秋时期,高行丧偶,寡居在家,梁王爱慕其出众的容貌,于是派侍从捧黄金前去求婚,但高行誓死不从。为保全贞节,不惜用割鼻自残的方式拒绝梁王。

图3 曾母投杼图

图中描绘了孔子弟子曾参恭顺地跪坐在母亲身后,双手呈作揖状举至胸口,母亲坐在织布机前,转过身,手中之梭掉落的情景。图上下皆刻有“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

图4 蔺相如完璧归赵图

图中蔺相如举起玉壁站在右边,秦王在左边紧张的看着蔺相如,伸臂扬手阻止;身后的大臣也显露出惊慌的神情。画像中蔺相如不畏强暴,大义凛然之气跃然石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汉代武梁祠画像石的思想内涵”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8-1772年美国出口贸易地理分布及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区域新英格兰地区中部殖民地上南部地区下南部地区
英国66768986
南欧2311
英属西印度群岛32211013
非洲0000

——据【美】加里·M·沃尔顿等《美国经济史》

1870-1914年美国出口贸易地理分布及所占比重统计表(单位:%)

时间美洲欧洲(其中英国所占比重)亚洲大洋洲非洲
1870年1781(55.4)110.4
1880年1186(54.3)111
1890年1680(51.6)221
1900年1675(38.3)531
1910年2765(29)421
1914年2863(25.1)621

——据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美国历史统计:从殖民地时代到1957年》


你如何认识与表1相比,表2所反映出的美国出口贸易变化?
2023-05-1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图2 16-18世纪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

材料二   全球史学者通过宏观综合分析指出,所谓"欧洲兴起",只是人类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从中挖掘“普世性”的文化特质只能是制造神话。他们还强调各社会之间发展具有相关性和互动性,突出影响各个社会的共同因素,认为每个社会的发展都是更为宏大的自然与社会结构运动的一部分,要淡化单一地区或国家的个性和特殊性,这样也就淡化了欧洲国家的榜样作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关于欧洲兴起的观点。
2023-05-1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给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战争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与文化交锋


材料二   蒙古征服之伟绩,在历史上诚足称最者矣……而其传布及扩大人类观念之影响,事虽难言,要之盖可与亚历山大之传布希腊文化相提并论也。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教皇之使臣,来自印度之佛徒,巴黎、意大利及中国之艺士,东罗马及亚美尼亚之商贾,皆与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会合于蒙古王庭……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

——摘自【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2023-05-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谈画报

以图为主、辅以文字的画报的创办则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在近代中国社会传播先进知识和思想的障碍。因此,在清末民初的中国,通过创办图文并茂的画报启迪民智、申说文明,就成为很多知识分子改良社会的一个现实可行的途径。

《醒俗画报》创办于忧患深沉的20世纪初,该报由普育女学创办人温世霖和私立第一中学堂(后改名为南开中学)英文教习吴芷洲共同发起创办。在挽救民族危亡的办刊主旨下,画报关注近代天津城市方方面面的遗风陋俗,从社会风俗的改良入手,徐图国家的进步,为造就一个新的文明的社会和国家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考察《醒俗画报》的内容不难发现, 从每期封面的“讽画”到“唤醒国民、校正陋俗”的办刊宗旨渗透于画报的各个角落,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

——以上材料摘自李文健《清末民初的城市画报与社会改良—以天津《醒俗画报》为例》


英国商人美查在 1878 年成立了“点石斋”书局,随后美查在 1884年 5 月 8 日开始刊行 《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的刊名也因此而得来。

《点石斋画报》 是风行于晚清的一种新闻画报, 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新闻、 市井生活、 民间故事以及国外传奇等, 是最能反映晚清社会生活的史料,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的社会心理,清晰地映现出晚清社会的变迁。

——材料摘自宋林林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以一位历史观察者的身份,谈一谈你眼中的清末画报画。(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8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4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服饰本身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性意义,“丝绸之路”上的服饰交融是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的集中体现。从中国的长纤维丝绸纺织品到改良的吐蕃“撒答剌欺锦”,再到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吐蕃贵族袍服。从综合了中国、中亚、西亚多个地域术与艺术的织金锦“纳石失”,到元代贵族的最尊贵的礼服(质孙服)。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织物的传输和流通,还有以服饰为载体的更纵深的技术和艺术、物质和文化的交融。

——刘瑜《以服饰为视角的“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都在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装也应运而生。保罗·波烈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受关注的变革者。他设计了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又借鉴了东方剪裁手法推出“自由”装,还设计了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这些设计不再刻意去强调女性的曲线美,而是将服装设计为直线,以人为本,将女性从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波烈服装的成功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却又使得文化的融会贯通更加的深入。

——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服饰变化与文化交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元视角下的德意志统一

材料一   1850年到1870年,德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一倍多。1843-1861年,机器织布机由5018台增加到15258台。1850年德国铁路长度为5822公里,到1870年增加到21471公里。正如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后的德意志在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材料二   普鲁士学派代表人物特赖齐克曾感慨:“我们还缺少一样东西——国家。我们是唯一没有共同法律的民族,我们不能派遣代表参加列强会议。在外国港口,也没有礼炮向德意志的旗帜致敬。我们的船只在海上航行,没有国旗,像海盗船一样。”

材料三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造成功新内燃机,其以汽油作为燃料。

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

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制成一种更为实用的内燃机——柴油机。

1897年到1907年,合成氨的产量从84000吨剧增到287000吨。

1913年世界电气产品贸易,一半掌握在德国,德国电气行业规模欧洲最大。

——据陈美玲《德意志第二帝国崛起初探》等

上述材料各是从什么视角论述德意志统一这一主题的。另外补充一个视角并作简要说明。
2023-05-05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目录与正文摘编。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五章   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与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工业文明行进中社会问题的凸现

第二节   工业文明的批判者与辩护人

一、       激烈的批判者

工人阶级理论家:蒲鲁东(1809-1865)在1840年《什么是所有权》一书中,认为人类在权利方面生而平等,人人有权享有自己劳动的产品。资本家通过发放低廉工资的形式扣留工人们的劳动产品,这全然侵犯了工人们的权利,实质上就是一种盗窃行为。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772-1837)在其著作中指出,现实的工业文明或制度是一个社会分裂的文明体制,是一种无限制经济自由的制度,必然使整个社会生产呈现出无政府主义和生产危机,同时断言它正面临着灾难。傅立叶认为现实的“文明”无法改良,必须超越,并为此设计了进入更高阶级的未来“和谐社会”蓝图。

二、工业文明的辩护人

与此同时,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李嘉图(1772-1823),法国社会学家孔德(1788-1857)等人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阐明只有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第三节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工人运动的勃兴

……

三、巴黎公社一一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第四节……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理论探索

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剖析

三、超越工业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工业文明“批判者”与“辩护人”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拟定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标题或主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