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后从印度购买棉纺织品,在东南亚交换香料,同时也把纺织品带回欧洲。到17世纪末,欧洲的毛纺织和亚麻制造商纷纷向政府施压,此后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打击印度棉纺织的进口。这些保护措施并没有帮助到羊毛和亚麻制造业,反而刺激了国内的棉花生产。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生物能量驱动的机器开始纺纱。在整个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两百倍,其中94%的增长发生在1780年后的20年中。1815年后,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消灭了所有非欧洲世界的竞争对手”。1830年后,他们甚至开始在印度本地与印度制造商竞争。一旦印度人开始使用英国制造的棉纱和棉布,这就向世人昭示,世界棉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860年后的30年间,欧洲大陆对印度棉花的消费量增加了62倍,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到19世纪的后三分之一,埃及、巴西和印度的棉花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上重要的新生力量。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关于棉花产业演变的趋势,并予以说明。(要求:表述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作出如下设计。

主题史实核心
国际关系格局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国家间实力的变化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欧洲主导
二战后的两极格局美苏主导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个力量中心

阐释:“一战”后,虽然美国实力上升,但英法综合国力仍占优势,在战后确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以英法为中心的欧洲仍占据主导地位。“二战”重创欧洲,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多极化趋势出现并逐步加强。


请参照上述范例,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完成一份探究设计。(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确立1619世纪,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赋予欧洲发展巨大的推动,为欧洲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基础。19世纪的相对和平为西欧发展提供了国际环境。欧洲资本和技术输出给世界经济以有力推动。美国和英国自治领已经欧化,俄日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欧洲全球霸权时代的终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结束了欧洲全球霸权时代。失去了大量海外投资;工业破坏严重,海外市场由于美洲和亚洲的竞争不断萎缩。美国变成债权国,掌握了世界黄金储备40%以上。
多极结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构建起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个涵盖全球大国的多极体系,呈现出以英、法、美、日、苏等国际行为体为代表的多极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
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不是冷战,是保持合作。但是美苏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必然产生对抗,导致两国对外政策转向,脱离大国合作。冷战在政策的对立中爆发,由此形成了美苏两大集团,两极格局逐渐定型。
两极格局孕育的多极化趋势随着冷战的发展,西方集团逐渐分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两极格局动摇,欧洲、日本、中国等力量中心不断成长,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1991年,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坍塌消失,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它在带来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世界局势出现新的动荡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结束。

——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或一条以上信息,围绕着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就所拟主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6-28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
年代
乡村城镇
约克郡东区内地
西部
班冉斯牛津北安普顿金斯林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6448717474626661
179918046764717775676967
1831183770657482747078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770年上升到10%左右,17791780年已超过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18~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资本主义历史上得到公认的四次长期经济波动(长波)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上升期(繁荣)的大致时间18世纪80年代—1815—年184818731895191819411973
下降期(调整性危机)1815184818731895191819401973—?

西方国家关于长波研究的主要理论派别

理论派别主要观点
技术决定论资本主义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是打破静态循环流转、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每一次长波包含一次产业革命和对它后果的吸收”。
制度决定论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特定制度环境的形成和衰败在经济长期波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曼德尔的长波理论下降过程是由资本主义内在机制决定的,即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扩大再生产以及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在此发挥着长期作用:动力机器的变化逐步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变迁,从而暗示了新积累资本扩大的长期可能性。

——孟捷《资本主义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一个批判性评述》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04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 上的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必要的集权和有条件的放权,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美]拉斯韦尔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与"多"的统一,彼此不可分离,"多"通过"一"来实现。因此,中央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反之亦然。 ——毛泽东
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之前出现的变化特点是: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摘编自易承志《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特征,趋势与路径分析》
南斯拉夫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避免了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带来的诸多弊病,可是却建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强调自治,为南斯拉夫危机失控并最终解体理下了制度性隐患。
——摘编自陈新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失致—一关于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思考》
◆在联邦主义下,虽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都处在共和的国家主权下,但是他们在承认各自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独立前提下,保持着一种合作和协调的关系。这样就在美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保证基层的民主。在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保证了一个多种族和民族的国家稳定。
——摘编自元子龙《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困境探究》
通过研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代,有他发展的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因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到宋代以下,中国社会上再没有贵族存在了。新的平民学者兴起,这既是宋代的新儒家,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恢复了他的平民精神。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宋中国之变”自拟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10-15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

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大事

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万隆会议召开;《罗马条约》签订
20世纪6070年代柏林墙修建;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欧洲共同体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0世纪809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柏林墙拆除;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下表为不同时期端午节的演变历程:

时期演变发展与传承
先秦端午节由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历法有关,尚未有固定的日期。
魏晋南北朝端午节习俗与防避战争灾害有关,同时将端午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此时端午节基本定型。
隋唐端午节成为全国性的大节日,节俗内容越来越丰富,且更具娱乐性。
民国传统节俗遭到否定和打击。南京国民政府曾规定“废除旧历,普用新历”,将端午挪到公历五月五日。1940年端午节前一日,国民政府在重庆举办水上运动会,“借此机会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纪念为抗战而牺牲的同胞”。
.中国成立后端午节习俗的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政府倡导强国强民,具有体育元素的龙舟竞渡被加以引导。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摘编自费伟健《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演变发展与传承》

从表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10 . 后蒙与救亡

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邓中夏等发起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下表是该团在1919年的部分讲演题目。

时间题目
4月3日如何求幸福、勤劳与知识、大家都受教育、赌博之害、做一件事当一件事、勤劳、改良家庭、公德、念书的利益、人生之要素、空气、我和大家的关系

4月4日
国民常识、什么是善、平民教育、妇女教育、家庭制度、信用、迷信、我的慈善事业、什么是我、家庭与社会
4月5日世界的国家、衣食住、国民应尽之责、利己与利他、劝勤
4月27日互相帮助、国家思想、戒烟、交友之益、权利、天赋与人造、平民、判别事情的常识
5月11日青岛问题、自尊、痛失、朝鲜独立、青岛交涉失败的原因、争回青岛、进取、中国现在的形势是怎么样、国民现时应持有之态度
5月18日山东与全国之关系、青岛交涉失败史、国民和民国的关系、青岛关系、我国之将来、欧洲和会与世界和平
5月25日维持国货、国家和我们、国民的责任、李完用与朝鲜、经济侵略之抵御、抵抗强权、争回青岛
6月1日为什么要爱国、民与国的关系、日本的野心和中国救亡的法子、五月四日、亡国之痛及救国之法
11月3日势力是什么造成的、国事真不可谈吗、打破空想“人 ”——人怎么活着

——张学谦《褪色的“崇拜”——五四末期知识青年价值形象的分歧与重构》

从讲演题目变化的角度,以“启蒙与救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