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呈现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
路径类型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现代化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出现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国家中心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查尔斯·蒂利、迈克尔·赫克特认为,民族主义伴随着现代国家统治机制因军事竞争的需要,通过利用民族主义将现代领土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
建构主义解释路径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共同体之所以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思考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印刷资本主义的出现使民族这种想象世界的方式成为可能。
权力结构解释路径代表人物安德烈·维默尔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权力结构密切相关。

——摘编自刘永涛《民族主义与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四种解释路径研究》

从表中任选一种路径,指出其观点的局限性,结合15—18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史实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中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蒋梦麟、何炀松等为代表的留美学者开始对美国史学讲红了译介与引进.标志着我国的美国史学史研究的起步。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主要通过苏联学者的著作间接了解西方更字的发展概况用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批判取代严肃的学术研究。国内的差国史学研究王要服务于对盖幽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史进行揭露与批判的政治任务,沿有开属对美国史学的深入研究西方史学大多采取摒弃的态度。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反映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现状的相关者述大量被译介到国内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设立了研究美国问题的研究所、研究中、和研究室机构,中美历史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

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数学者开始从历史主义和科学史学的方法和理论上去研究盖国史学史的相关问题,促使一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的进程作出理性考察与评估。通过反思,学界逐渐消退了“西学热”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而趋干求实与稳健.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摘编自徐良《百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对美国史学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三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指出其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3-10-13更新 | 5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3 .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结合所学知识,对“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2023-01-12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往往脱离不了西方现代政治发展要求和中国政治发展传统的逻辑这两种基本语境。然而,当我们在追究“中国问题”的根源,试图了解其发展脉络,描绘它未来的发展图景时,却也往往流连于对理想模式的关注,而忘记了中国最基本的政治需要,即处于竞争国际环境中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无论我们是尝试理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古代政治文明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困难与努力,或是力图解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政治结构,从而力图找到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制度与组织安排等逻辑,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治的需求:在今天,它表现为革命、民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但在昨天它却表现为其他问题,在未来,它还将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政治重心始终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这个重心,并由此满足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即推动政治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法性、体制与秩序。

——摘编自王安华《略论中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现实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政治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8更新 | 242次组卷 | 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考前押题卷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和东南亚的华人社会普遍供奉着一位女神——妈祖。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五代时期福建莆田湄洲岛,品性善良,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护海神迹”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从北宋到明清年间,妈祖受封达34次,爵位由“夫人”、“天妃”进而封“天后”。明人吴还初创作章回体小说《天妃娘妈传》,讲述妈祖扶危济困、斩妖除魔的故事。明代郑和下西洋,每次出行前都祭奠天妃、祈求保佑,归国后首先是祭祀妈祖,奏请重修庙宇。据统计除了福建外,浙江、江苏、广东、台湾等地都修建有妈祖宫庙,商人或者移民们通过分灵、分香的形式,将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各国传播开来。

——摘编自王文钦《妈祖崇拜与儒释道的融合》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妈祖崇拜”,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6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197次组卷 | 2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新高考七省专用)
8 . 下表为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1640年”说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对世界历史进程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二1500年”说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
观点三19世纪”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平衡的;欧洲领先进入│近代,并不等于世界同时进入近代;欧洲近代上限与世界近代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

——摘编自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界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请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出现了秦、汉、唐、明、清等强大的封建王朝,历经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统治,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高度集权的中央行政制度日臻成熟和完备。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

——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材料二   大体来看,由汉至清,州郡县三级体制自东汉末至隋文帝时,前后经历400年;而以道(路)州县准三级制由唐贞观元年(627年)持续至宋末,历时约650年;自元以后,中央与地方之间不再存在准行政单位,省府(州)县三级体制持续至清末达600多年。帝制时期中国地方政府体制的层级是在准三级体制与三级体制之间寻求最恰当的安排,而最终定格于三级体制上。

——刘君德、勒润成、周克瑜《中国政区地理》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相关知识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3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届高三模拟信息卷(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发现,其实历史没有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作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顺便说下,能超越历史的人,还是有的,我们管这种人,叫做圣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你的看法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观点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运用史实准确,表达逻辑清晰。)
2023-03-2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B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