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41 题号:191043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过程,往往脱离不了西方现代政治发展要求和中国政治发展传统的逻辑这两种基本语境。然而,当我们在追究“中国问题”的根源,试图了解其发展脉络,描绘它未来的发展图景时,却也往往流连于对理想模式的关注,而忘记了中国最基本的政治需要,即处于竞争国际环境中对生存、发展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无论我们是尝试理解中国政治转型过程中古代政治文明与现代政治实践的困难与努力,或是力图解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所形成的政治结构,从而力图找到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制度与组织安排等逻辑,我们始终要记住一点,就是理解中国政治的需求:在今天,它表现为革命、民主与国家现代化建设,但在昨天它却表现为其他问题,在未来,它还将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政治重心始终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准这个重心,并由此满足中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即推动政治转型,提供更多的合法性、体制与秩序。

——摘编自王安华《略论中国近现代政治转型的现实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政治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蔡和森首先将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联系起来,拉开了大论战。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认为“中国社会是金融商业资本之下的地主阶级支配的社会,而不是封建制度的社会”,依附于蒋介石政权;以严灵峰等为代表的“动力派”认为“中国毫无疑义的是资本主义关系占领导的地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此派从属于脱离中共的陈独秀集团;以王学文等为代表的“新思潮派”认为“在中国的全国国民经济中,封建关系仍然占着强度的优势”强调中国社会的宗法专制性质,此派直接隶属于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的领导。论战持续6年之久,出版百余篇论文著作,王亚南与郭大カ合译《资本论》,吴平译《反杜林论》,郭沫若译《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新思潮派”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即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论战引起了中国社会史领域的论战,争辩封建制的概念、亚细亚生产方式、阶级关系等问题。还引发了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争,就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争论。

——冯天瑜主编《中国文化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19更新 | 234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始末

时间经过
1912427吉林省临时议会成立。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议会有议决地方法律、预决算、地方税收,答复地方政府咨询,监督地方行政,弹劾违法官吏等权力
329
420
吉林都督陈昭常两次任意修改银元银与吉平银(吉林地方货币)的比价,给吉林金融、经济造成了极大混乱
630吉林省临时议会去电大总统、参议院,弹劾陈昭常贻误地方、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四事,请予陈昭常辞职
730吉林乌拉镇农务分会、商务分会、议事会、董事会分别上书陈昭常与议会,请求“陈督自今而后拥护议会,博采群言,挽回议会代表……化除官民猜忌”
此后吉林省临时议会大量列举陈昭常违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信用亲信、纵容官吏贪赃等事实情况进行弹劾
1913
613
袁世凯批准吉林都督陈昭常辞去都督兼民政长职务

——据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民国初期的社会政治进行评析。(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3-13更新 | 3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古代历史主干知识的学习,某同学整理了春秋战国知识结构简图,如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史上某一时期的主干知识,进行整理画出知识结构简图,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阐释。(要求:阐释清晰,史实准确,逻辑合理,结构简图清晰简洁。)
2020-09-18更新 | 2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