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近代中西方城市化

在西方,大工业造成了近代大城市、新城市的产生,其主流是工业城市。由于城市数量、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诞生了近代城市规划。英国于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其标志着近代城市规划的兴起。自此,中央政府通过立法对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在必要时予以强制执行,地方政府则在相关法案授权和中央财政支持下开展城市规划实践。

中国近代城市化是西方商人来华、农民进城经商的城市化,其主流是商业城市,并仅限于几个开埠城市,如上海、天津、汉口、广州等。即使有工业带来的城市化,也仅限于外资工业、军事工业。与西方的新城市开发规划比较,中国即使同一城市的新市区规划也互不相干,无城市的整体性可言。无论是欧美人租界、还是日本人的铁路附属地以及中国人的商埠区(济南市)、新市中心区(上海市)规划建设,虽然具有不同形式和表达方式,但都体现出各自心目中的政治意图和对欧美城市意象的追求及向往,包括古典的、近代的、殖民式的等。

——摘编自李百浩《中西近代城市规划比较综述》等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城市化所折射出的中、西时代特征。要求:依据材料和题目要求提出一个论点,依据论点进行论述(分别概括近代中、西城市化的特点,分析原因),最后进行总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大”指重视、尊重,“一统”是指一体、统一、治理,大一统的舍义就是重视和尊重一体、一统的治理制度体系

时期内容出处
战国时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秦汉及以后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史记·秦始皇本纪》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书·王吉传》
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四个特点:家统一:“要在中央”郡县体制;“因俗而治”白寿彝:《中国通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1-10更新 | 363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林尘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文字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喧哗自有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举例特点介绍

成熟2003年济南出土的甲骨文 (局部)。经过对已经发掘出的8片有文字的甲片进行清洗缀合7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上面有 25个清晰的甲骨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
新义《说文解字》中已有这个字,读作jie,只是到了20 世纪 20年代,被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刘半农等人发展意义,才出现了t这个音。“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人称的女性。

新创“砼”字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于1953年创造的。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书写费力费时,于是蔡教授用“人工石”三字代替。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4 .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近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阶段名称

特征

15—16世纪

准备阶段

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发生,农业文明逐渐瓦解,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产生现代化的社会条件逐渐成熟

17—19世纪初

启动阶段

第一步是在思想、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1819世纪初西欧创造出一个新的生产力,引导出一种新的文明

19—20世纪

成熟与全球扩张

西方显然已领先世界其他地区,“现代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与殖民侵略同时扩张,起到了为现代化做铺垫的作用,“殖民主义”承担了马克思所说的“双重的使命”

二战以后

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以往现代化模式的新动向,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方面都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

——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任意一个西方国家为例,简述其近代化的四个阶段。(要求:时间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工业革命不同阶段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化绘制了下表。

不同时代的治理理论的操作性特点   

经典资本主义经典社会主义现代自由资本主义现代社会主义管理主义现代治理后现代治理新治理
终极理想财富平等自由平等幸福发展富足财富效率效率与发展民主透明参与满意与幸福——物质和精神追求的统一
治理理念和方法放任市场指令经济利益集团政治与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有效政府有效市场行政主导,多元参与治理去中心多元治理手段为终极目标服务,阶段性与终极目标的一致和统一
技术条件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器、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能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能源)第四次工业革命
实践时空英国工业化时代苏联、改革前的中国、朝鲜美国、英国改革中的中国日本和发达欧洲国家当代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
出的理想
第四次工业革命后的发达国家
个体与集体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个体与利益集团集体优先组织效率发展为主,兼顾其他理想型和小社区以个体为基础的集体

——摘编自蓝志勇《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新公共治理原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5-1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高校招生考试·临考押题密卷历史(B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系统地研究和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他认为:“能促进民族发展的那许多精神”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它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二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自己具有奋发有为、图强不止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待朋友、对待外界要有宽容、爱物的精神。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问题:请围绕“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结合中国古代和近代思想发展历程,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要求:250-300字)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

——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材料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   一、德业相劝: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业谓居家则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则事长上,接明友,教后生,御僮仆。二、过失相规:……同约之人各自省察,互相规戒,小则密规之,大则众戒之。三、礼俗相交:礼俗之交,……值月主之,有期日者为之期日,当纠集者督其违慢。凡不如约者,以告于约正而诘之,且书于籍。四、患难相恤:……凡有当救恤者,其家告于约正,……若不急之用,及有所妨者,则不必借。

——摘自《吕氏乡约》

材料四   宋代社会、宋代文化的特点如果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所谓平民化,是指普通民众具有比以前更多的生存发展机遇,受到社会更多关注。世俗化,主要是指关注俗世生活的取向。人文化,则是指更加关心“人”自身的价值,社会价值取向相对理性,关注人的教养与成长。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四的观点。
2023·浙江·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反对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价值观虚无混乱。尽管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不论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历史一再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二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据材料自选一个特点为角度,运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08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中国每个新王朝开始时,通常都能有效地统治国家,开创一个比较和平繁荣的时期,新王朝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生活,并通过派遣远征军对付游牧民族和扩展帝国疆域,保护国家。但渐渐地,王朝由于个别统治者本人的腐化堕落和贵族集团与宫廷宦官之间的宫廷斗争而遭到削弱,并助长了官僚机构的腐败。官僚机构的腐败加之宫廷生活愈来愈奢侈,意味着靠生产劳动供养整个帝国组织的农民所负担的赋税更繁重了。当农作物欠收和饥荒到来时,反抗政府税吏和地主收租代理人的起义爆发了。局部的起义会扩大为普遍的暴动——旧王朝濒临灭亡,新王朝日渐来临。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西汉或唐朝(二选一)为例,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答题注意事项:1一定要根据设问要求写出“求答项”,如“特点、成、败”等答题要求,审清题意和答题项,有几问就要有几个答,写出求答项也便于自己检查有没漏答的情况。
2照搬照抄原文不得分。
3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必须要根据不同问题分点分段写,不同要点前标上序号,尽量对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