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能源外交,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是“使用外交政策去确保国际能源供给的安全和提升能源部门的合作(大多是双边政府合作)”。

1949—2012年的能源外交概况简表

阶段概况
1949年到70年代初1949—1963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达3123万吨,超过了同期自身产量,其中进口苏联的石油占到总进口量的74%,其他进口渠道包括罗马尼亚等国。1964-1973的10年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仅为680万吨,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累计达2.39亿吨,进口来源主要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
70年代初到1993年1973-1993年,中国面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吨,出口对象主要为东北亚、东南亚邻国,其中日本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出口量。
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迅速开启水电、化石能源、能效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从1986年起与法国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93—2002年1995-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从1710万吨增至7026万吨,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在中国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从2%上升到16.4%,伊朗原油的占比从5.4%上升到15.3%,非洲地区原油的占比从10.8%上升到27.16%。
2003—2012年自2004年,中国先后与安哥拉、与俄罗斯、巴西、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国采取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合作。
多个陆上油气管道项目在2003年前后开始得到实质推进。到2012年前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上战略通道的格局初步成型。
中国与美国于2009年建立“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配套建设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工作平台。2010年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成立。

——摘编自张锐《中国能源外交历史与新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能源外交概况做出合理解释。
2022-02-21更新 | 39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模拟 (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省份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河南526876462130655
陕西4661764914505
河北4732522628836
山西312944306648
山东16121119815625
甘肃7811133163
北京0000300
辽宁1110000
天津0000040
新疆0300000
宁夏0010020
小计20021427218380684102
南方江苏2437423232329206
浙江1915415434514923
福建04124035529538
江西23133028330473
四川46171623261183
安徽6881816139122
湖北91281315722
湖南11412176762
广东3439115451
广西00044175
上海00000711
云南0001100
贵州0000001
海南0000011
重庆0000032
小计689014822920223082600

——据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整理


综合表中的信息,概括唐至宋诗人的空间分布变化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部内容“互相矛盾”的宪法有学者认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的规定,这突出体现在宪法总纲第八、九、十条的内容上。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材料   第八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

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政策。

第九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权。

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非农业的个体劳动者改善经营,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和供销合作。

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国家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国营经济的领导和工人群众的监督,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它们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鼓励和指导它们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9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54年宪法中“互相矛盾”的规定进行评述。
2022-01-13更新 | 47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押题预测卷 (一)历史试题
4 . 晚清时期,中国人的领海主权观念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简介
1804加罗林号案发生后,美国商人向广东当局提交了抗议书,传达了领海管辖的概念,指出中国应在领海行使管辖权。可惜,这份抗议书根本没有送到中国地方大员手中,对中国近代领海观念的产生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1863年前后《万国公法》首次向中国介绍了领水理论。这一理论在随后的普丹大沽口事件中得到了运用。当大沽口事件发生后,中方向德使提出抗议,指责其兵船在“中国洋面”扣留丹麦商船侵夺了中国权利。正是借助《万国公法》介绍的领海主权理论进行辩驳,总理衙门才感到理直气壮,迫使德方认错。
1868中美《续增条约》第一条   就详细规定了水面管辖权问题,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开始具备利用国际法知识来维护领水权力的朦胧意识。
1874年一1875荷兰公使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设立救生船队。李鸿章明确提出船只必须由中方管辖,其理由是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日舰到朝鲜沿海擅自测量其海道而被朝鲜炮台轰击,日本公使森有礼向中国提出抗议,李鸿章予以驳斥,认为兵船测量他国海岸违反了《万国公法》。这表明,李鸿章初步掌握了领海理论。
20世纪初期.在日俄战争中的领水中立权交涉、澳门水界交涉、中日二辰丸案交涉以及东沙岛交涉等事件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够看出清政府的领水主权观念已经大大超过了19世纪中后期的水平,运用领水理论来捍卫国家主权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

——摘编自刘利民《国际法的传播与晚清领海主权观念的嬗变》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晚清国人海权观念变化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代商业革命,对于中国的商业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宋代的商业革命,我国实现了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并表现出向海洋发展的倾向。这个转折的实质性内涵是:从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单一种植经济过渡到多种经营,从基本上自给自足转向专业分工有所发展,从主要生产使用价值转为生产交换价值,从习俗取向变为市场取向.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

——摘编自刘毓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商业革命浪湖及启示》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西方国家的政体选择】

材料 从政治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情,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确实具有重大影响。但相对于政情对政体实际选择的约束作用来讲,国情对政体选择的影响尽管很强,但强不过政情对政体选择的直接作用。

说到底,国情仅仅是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政治的文化背景条件。前者是一种政治文化的、背景性的因素;后者则是现实的、直接作用于当下政治决断的前台性要素。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究竟应当主要基于政治的思维,还是基于文化的思路,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据任剑涛《政体选择的国情依托: 康有为共和政体论解读》等整理


结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学者著述颇丰,叙述角度各有不同,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夏明方《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些著述反映了作者时于洋务运动不同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前期某一思想文化事件,自拟一个著述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题目得当,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