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不同历史时期,面对时代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进行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阶段外交主要特点.外交大事记(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
开创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
1953年12月,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1954年4月,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4月,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改革开放后
全方位外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03年,中国与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
伙伴关系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正式成立(“ 亚投行”)
2017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
联合国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外交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要求:任选两个历史阶段进行分析,充分运用材料,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4-06-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以该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为例,说明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2023-06-1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普通高中2022年6月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中国深圳生产于2005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以布展方身份设计主题展厅,选取至少两件相互关联的文物,提炼一个主题,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设计理由。(要求:写明主题,写出选取的文物序号,说明理由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大英博物馆(该馆建于1753年)的100件世界文物,各具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或影响,学者间出现了不同见解。普罗克特认为:“大英博物馆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系”;乐晓君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人类发展史》中提出;“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谢小琴、洪霞在《现代性视野下大英博物馆》中讲;“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帝国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摘编)

章节标题代表性文物举例
第十五部分现代世界的入口(公元1375 年至公元1550 年)印加黄金美洲驼(黄金雕像,来自秘鲁)明代纸币(纸币,来自中国)
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公元1450 年至公元1650 年)双头蛇(马赛克装饰小塑像,来自墨西哥)柿右卫门瓷象(陶瓷雕像,来自日本)
………………
第十八部分探索、剥削与启蒙运动(公元1680 年至公元1820 年)阿坎鼓(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澳大利亚树皮盾牌(来自澳大利亚)
第十九部分批量生产,大众宣传(公元1780 年至公元1914 年)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来自英格兰)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瓷镶银茶具,来自英国)
………………
从对大英博物馆评价的三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斗的历史。所谓屈辱主要体现在历史的“沉沦”时期,所谓奋斗,主要体现在历史的“上升”时期。这不是说历史的“沉沦”时期没有奋斗,那个时期中国人民有过不少次的奋斗,但是,由于觉醒程度不够,物质力量不够,斗争经验不够,那时候中国人民的奋斗还不足以制止中国社会的“沉沦”;在历史的“上升”时期,不是没有屈辱,但由于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艰苦奋斗,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中国社会避免了继续“沉沦”。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二: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

(该画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一位同学在学习“马歇尔计划”后,认为上述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都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马歇尔计划”。请你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帮助其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化的含义是什么呢?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

——苑书义《中国近代化历程述略》


请围绕“近代化”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中国近代化的转型历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中各竞争力量取得平衡,政治秩序便会诵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和外部都会发生变化。当初建立平衡的参与者在进化,或干脆消失了,又出现新参与者;经济和社会条件也会发生变更,社会遭遇外部侵略,或面对新的贸易条件,或引进新的思想。因此,先前的平衡不再有效,引起政治衰败,直到现存参与者发明新的规则和制度来恢复秩序。

——【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1-08-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积贫包含着两个意义,就是冗官、冗兵所造成的国家财政的困难(国穷),以及为解决财政困难而扩大赋敛所造成的劳动人民的贫困(民贫),那么,积弱也包含两个意义,这就是:宋封建统治对内日益不能控制农民的暴动,对外日益无力抗拒辽夏的侵扰。

——漆霞《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美)罗兹·墨菲《亚洲史》(2011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宋朝“积贫积弱”说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部分目录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请结合目录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