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孙中山先生主要活动
1894年组织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建议
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5-1911年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1917年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1924年 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中国深圳生产于2005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以布展方身份设计主题展厅,选取至少两件相互关联的文物,提炼一个主题,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设计理由。(要求:写明主题,写出选取的文物序号,说明理由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英国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英国的政治制度》《一个岛国的崛起:英国产业革命》《英国文学史》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英国历史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某一国家,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发展演变状况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北洋军阀统治历史(1912--1928年),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根据材料,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内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开放性题。

比较图1、图2,直接提取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2023-04-08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绘画、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通过研究它们可以获取历史知识。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规范,表述完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 内容国别

电力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德国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内燃机驱动汽车德国
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工业革命在1790年至1850年间改善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生活了吗?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悲观派”的历史学家,起草了令人生畏的诉状来攻击工业革命:包括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手工业者地位的改变,儿童的境遇等等。被称为“乐观派”的历史学家,则针对以上这些指责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口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针对材料三中两派历史学家的争论,任选一派的观点,或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反工业文化”,工业巨子追求贵族典雅的生活,羡慕乡绅们的田园生活。在1870-1913年间,英国工业产值增长1倍多,而美国增长8倍多,德国增长4倍多。英国工业投资从1850年的7.5%下降到1914年的4.5%。从1880年起,美法德俄对外贸易增长率都超过英国。英国在新兴的化学、电力、汽车等行业中落伍。从1851年到1900年,德国取得了202项科技成果,而英国只取得106项。

——摘编自郭继兰《企业家精神与英国经济兴衰》


从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