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部分)

序号史实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并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2016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对于这份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的历史性协定,中国作出了非凡贡献
2017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截至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3.8万千米,高速公路15.5万千米,都居世界第一。世界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有7
201753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宣布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单光子量子计算机
20184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
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从上表中选取三则资料,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则资料对该主题进行说明。
2023-09-16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30课课时作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量既往的新文化运动,一般来说,学术界对于具有深远意义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学术研究较为充分,成果丰富。对“五四”期间各地所呈现的“新思想”研究也有涉及,但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事实上,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运动本身的影响已经超越了起初的地域范围,一大批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青年、学者,怀揣着“民主”“科学”的理想奔赴各地,奔走相告,积极推动着新文化运动在各地的广泛传播,推动着各地新文化运动发展,实现了“新文化”运动在各地的新高潮。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在校长经亨颐的领导下,成为宣传新文化思潮的重要场所。在“一师风潮”的推动下,浙江思想文化界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新旧思想相互荡涤,“新思潮”获得了广泛传播。

——摘编自江齐里《“五四”期间浙江新文化运动研究——以“一师风潮”为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15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19课课时作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的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阖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这种观念主要体现为“诸族同源”,它有横向和纵向两种维度的考量:从横向关联的角度上说,是华夏与夷、蛮、戎、狄同源;从纵向历程角度上说,是三皇、五帝、虞夏商周一脉承袭、同根共体。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和战争两个方面分别说明其与中华各族“一体同源”观念形成的关系。
2023-08-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02·纲要上第0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3次组卷 | 32卷引用: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世界的贸易

材料一   18世纪后半期)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欧洲的纺织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纺织品。这些外国产的棉纺织品由于分量轻、颜色鲜明、价格低廉、尤其是耐洗,在欧洲非常受欢迎。它们开始被大量进口,因此,本地纺织界和一部分人——这部分人担心为支付外国棉纺织品而造成的金银流失会危及国家的安全——提出了反对。英国的一些小册子作者污蔑这些进口商品为“适于轻佻女子的低劣商品”。欧洲棉纺织界为了保证禁止进口印度棉布的法律获得通过,对他们各自的政府施加了足够的压力。这些法律并没有被普遍遵守,然而,它们确起了明显地减少与亚洲的贸易量的作用。

材料二   18世纪后半期伏尔泰对当时的贸易情况评述到:人民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地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注:西班牙的港口)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均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历史解释。(提取信息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2023-02-18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时训练】-【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前后的启蒙思想包含很多复杂的观念,以下的这几个“子概念”相互关联,构成启蒙运动思想的基本架构:(1)宗教宽容精神、(2)怀疑批判精神、(3)理性主义、(4)理想主义。思想家们主张应由个人选择而非由国家决定宗教信仰形式;揭露社会流行观念和成见的谬误,用批判的方法检验所有公认的传统习俗、制度和信仰体系;启迪民众的心智,相信自己和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并相信人类可臻完善以及社会能够持续不断进步。


根据材料,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子概念”,结合近现代的中外历史,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2-0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内学界普遍认为“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合成词,存在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概念是指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统称,狭义的界定仅指技术革命。此外,国内学界关于人类历史上实音发生了几次科技革命,始终都是说法不一。若按照广义概念,16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

16世纪以来科技革命的梳理表

广义科技革时间狭义科技革命主要特征
第一次16—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
第二次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第三次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技术革命电气与运输革命
第四次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第二次科学革命相对论和量子论
第五次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技术革命电子技术革命

——郑华聂正楠《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逻辑探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科技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三者关系,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1-22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8 .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部分中国共产党会议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分析简表

19375月,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上指出,由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产生的国际关系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目前形势的新的发展阶段
19569月,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7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会议,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3-01-06更新 | 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后作业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3世纪,这样的自治城市越来越多,城市居民不再受庄园法庭管制,可以自己去选市长、议员、法官等等,组织自己的市政府,建立自己的法庭,甚至组织自己的军队。这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及自治活动,最终会导致封建社会的瓦解,推动新的文化的产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以经商和手工业为主,不同的生活状况,必须养成新的习惯,逐渐形成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理状态。市民心理拥有这样一些特征:善于创新,因为如果因循守旧,不提高产品的质量就会在竞争中失败;重视自由,因为没有自由就不能携带商品走南闯北;敢于冒险,因为害怕漂洋过海,商品就缺乏广阔的市场;主张宗教容忍,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的估计不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不作冷静的、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要求享受,因为财富的增长,使他们有可能享受生活的乐趣。变化了的心理状态要求相适应的、新的文化。

——张椿年在《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归纳一个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2022-12-24更新 | 41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发展繁荣一般伴随着数学的发展繁荣,文化思想的解放一般预示着数学重大成就的来临。相反,对思想的束缚,对知识分子个性的压制一般会导致数学发展受挫。

中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贡献简表

单位:项

时间世界中国
公元前600年以前52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元年153
公元元年至400年104
401年至1000年96
1001年至1500年159
1501年至1900年1000

——摘编自王汝发、韩文春《数学•哲学与科学技术发展》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中外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史实依据,注意逻辑清晰)
2022-12-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