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人教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2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14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政府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后,中国文化断绝了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一切联系,开始成为封闭的文化系统。……鸦片战争后,林则徐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近代文化逐步从鸦片战争后的有限开放,到洋务运动扩大开放……最后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面开放。

近代以前,中国只存在一种文化,即中国的本土文化。伴随着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自由、民权、平等、社会契约等思想打破了传统思想观念的一统天下,新的科学体系也初步建立,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新文化运动则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多元化的历史进程。

现代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就是民主与科学,而近代以前中国的文化只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只有“格致之学”,而无科学。真正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的,是《新青年》以及因《新青年》的创刊而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摘自《<新青年>创刊与中国近代文化的走向》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向青年提出了六条要求,其中第四条即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他号召中国青年要有世界知识,进而推动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开放;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心理学、地理学、史学、文学、美学、语言、文字、艺术、科技、医学、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湖、学说、观念、理论,都先后传入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将民主与科学作为现代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的,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近代文化走向的必然产物,同时又对中国近代文化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摘自《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的走向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新文化运动所持的观点,并对此加以解读。
2020-02-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部历史著作的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明代中国

 穆斯林世界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实力与弱点

 国际较量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缘政治

 赢得战争(1660-1763)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欧洲之外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内战与美国

 德国的统一

 结论

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世界均势的变动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策源地

 法国与英国

 幕后超级大国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新的战略态势

 冷战与第三世界

 两极世界的解体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历史回顾与思考

 平衡发展的中国

 进退维谷的日本

 得失并存的西欧

 矛盾重重的苏联

 相对衰落的美国

——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1988年)


书评是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标题,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书评。(要求:可以是对全书作总体式评述,也可以针对某个角度进行点评。史论结合、分析合理、逻辑清晰。)

6 . 根据表格,完成下列要求,单位:年

机型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向量机大规模并行机机机群
美国194619591964197619901994
中国195819651973198319951998
推出时间相关年份1269754


由上图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计算机研发过程中推出同类型机器的时间,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井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9-07-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比重表

年份鸦片棉纺织品呢绒五金棉花食糖海产品煤油燃料机器火柴其他
186746.121.110.72.47.41.21.62.00.17.4
187741.325.76.62.92.02.22.22.60.411.1
188727.336.22.32.71.41.42.73.71.30.80.40.713.3
189420.632.12.24.60.30.36.03.24.90.70.71.017.8

——据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整理


上表能够反映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进口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却有直接的关系。秦代以来南方和北方郡县分布密度的逆转,正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变化过程的反映。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建置和地理分布”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 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影响


——摘编自李令福《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规律及其启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图片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选一个城市说明其作为都城的原因;也可就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进行论证:或者简析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外向扩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8-10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