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8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唐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部历史著作的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明代中国

 穆斯林世界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实力与弱点

 国际较量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金融革命

 地缘政治

 赢得战争(1660-1763)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欧洲之外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内战与美国

 德国的统一

 结论

第五章“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世界均势的变动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战后国际秩序

 战争策源地

 法国与英国

 幕后超级大国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新的战略态势

 冷战与第三世界

 两极世界的解体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历史回顾与思考

 平衡发展的中国

 进退维谷的日本

 得失并存的西欧

 矛盾重重的苏联

 相对衰落的美国

——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1988年)


书评是介绍并评论书籍的文章。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标题,为该书写一篇简短的书评。(要求:可以是对全书作总体式评述,也可以针对某个角度进行点评。史论结合、分析合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阅读中成长的英国1819世纪是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的社会变革中,民众阅读扮演着重要角色。

材料一   英国部分地区成年男性识字率(%)统计表

地区
年代
乡村城镇
约克郡东区内地
西部
班冉斯牛津北安普顿金斯林布里
斯托
诺丁汉
175417626448717474626661
179918046764717775676967
183118377065748274707878

材料二   在最早的记录中,女性订阅杂志者比例不足5%。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女性订阅杂志者的数量和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770年上升到10%左右,17791780年已超过16%。同一时期,慈善办学机构举办免费学校,为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宗教教育和识字教育,帮助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

——摘编自陈宇《近代英国民众的读写能力研究》

材料三   (在英国)我常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自己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对18~19世纪英国民众的阅读状况加以阐释。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基本描述
春秋战国青铜货币大量出现且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公元前118 年,汉武帝废除汉初邦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朝621年,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宋朝1023 年,宋仁宗下令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钞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 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春秋战国到宋代货币演变趋势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德国或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

——摘编自人民网学术论坛《世界多极化加速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7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2022-10-31更新 | 319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的“中国”一词含义较多,大致进程如下:

西周时期青铜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指天子所居之城或“王畿”地区,即周人的政治中心;或以洛阳居“天下之中”,称为“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了民族名称即华夏族的含义,与“蛮夷戎狄”等相对,且华夏族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原被视为“蛮夷”的秦、楚,在战国时期逐渐成为华夏族,其分布区也因之成为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
汉代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常与西域的一些国家对举。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中国”一词仍是华夏族和汉族、汉朝核心控制区的含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一词多指汉族、汉族政权及汉族分布的中原地区,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拓跋魏认为自己才是中国的正统,反而把汉族建立的南朝叫作“岛夷”。唐代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把所有政权和民族都作为一体,仅有南北之分,但都是“中国”。
宋元时期宋人只把宋朝看成“中国”,把辽、金、元等看成夷狄,但辽、金、元则常常自称“中国”。元朝的脱脱主持撰修前朝历史时把辽、金、西夏等国与宋朝一样,都看成“中国”的王朝。
明清时期明朝官私文献中涉及与海外国家和民族交往的语境之下,“中国”一词开始具有国家的含义。晚清时期,传统的国家观即“华夷观”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质的变化。
民国时期“中国”正式具有了包含各民族在内的历史文化、政治主权实体的含义,成了具有近现代国家意义的正式国名。

——摘编自龙晓燕、王文光:《地域、民族、国家:“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的历史过程述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一词含义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对金银财富和新市场的追求日益迫切。西欧人在长期的航海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以及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传入都为航海活动提高了条件。15世纪末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许多新的航路得到开辟。新航路开辟大大提升了世界贸易发展。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贸易中,与阿拉伯商人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欧洲人在大西洋贸易中开辟出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其中欧洲人也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新航路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世界格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整体世界开始。

——摘编自《世界史》


依据材料认识历史的史观和方法,评述工业革命。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而当今世界,格局更多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20世纪至今,世界格局发生过三次划时代的变化,见下表:

变化情况
第一次一战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形成了资本主义联合包围苏联的格局。
第二次二战打破了资本主义对苏联的包围,出现了社会主义的阵营,形成以美苏对抗,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标志的两极格局。
第三次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崩溃,目前处于新旧格局变换交替的过渡时期。

——摘编自武传春主编《高校信念教育新视野》


围绕材料中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情况(任意一点或整体),拟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