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6 道试题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1)【说一说】

材料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材料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谈一谈】

材料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历史上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说一说】

材料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3-05-1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必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2 . 【谈一谈】

材料   我们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之中,他刚刚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创造力了。以智能化技术为牵引的这场新科技运动,犹如一场“风暴”,席卷各个领域,预计会在21世纪的前半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与以往的科技革命技术不同,是以模拟人的智能、替代人的智能,甚至改变人的智能为特征,把智能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从而开启发展的新境界,造成经济、社会,甚至文化的大变局。从以往的发展看,新的科技革命总是会推动新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这场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会催生新的经济领域、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从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智能化不仅创造更高的效率,而且创造更新的方式。鉴于此,乐观者认为,传统生产方式所存在与积累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缓解,甚至得到解决。比如废气排放问题,智能化可能会使得能源利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等等。

——张蕴岭主编《百年大变革——世界与中国》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科技革命的理解。
22-23高三下·全国·课后作业

3 . 【谈一谈】

有人认为,“白领工人”和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因素。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说一说】

战后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的不平等不断加大。

请回答:
(2)结合所学,阅读上述资料并查找新的材料,谈谈你对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看法。

【思一思】

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2023-03-21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九单元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22-23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谈一谈】

材料一   人才标准问题是我国古代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不同时期的人才思想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诸子百家倡导“德才兼备,德先于才”,曹操《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官择人,为才是与”,司马光认为“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覆灭者多矣”,又提出“取士之道,当先德行,后文学”。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从实践中开始尝试新的人才标准:必须具备外语能力;必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其中,关键是掌握近代军事科技知识;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仍然保持封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洋务派的新人才观打破了传统的人才范畴,人才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编自徐凯、胡君辰《人才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英国的现代文官制度起源于18世纪中叶,正式确立于19世纪70年代。文官制度要求在选拔文官的公开考试中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通才”原则造成了英国文官的贵族化趋向和英国社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普遍冷淡态度。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家职能日益转向经济管理,不懂专业知识的行政通才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复杂、日益专业化的政府工作了。1968年《富尔顿报告》揭开了二战后英国文官改革的序幕,具体内容:实行行政管理专业化,改革通才官僚结构,削弱通才对政策的影响;设立文官学院,加强对文官的专业培训;调整文官的分级制度,行政级、文书级等统称为综合类,专家科技人员通称科学类,打破了文官制度的“封闭型结构”;增加专业人员的比重,实现专业化管理,要求今后考试任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这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未能打破通才体制,却引发了人们关于文官选材标准的深思。

——摘编自《从富尔顿改革看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谈谈古今中外人才选拔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2023-03-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奴隶制)是殖民地财富的唯一自然基础。”

材料二 “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材料三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殖民者在世界各地所犯下的罪行。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合材料一、二,谈一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4)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殖民时期非洲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021-05-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
(2)材料一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条常规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某些国家和地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材料一反映了欧洲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个国家?
(2)材料图示中依次封赐的是什么?上下级之间分别被称为什么?这一制度开始于何时,又是何时普遍存在于欧洲的?
(3)根据两则材料,谈一谈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西欧形成的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2020-04-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0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1)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主张。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
(3)请你谈一谈,如何借鉴西方的思想文化?
2024-01-22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10 . 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镶嵌在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大场景中。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两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晚清民国西学翻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时期,大量的西方耶稣会教士来中国传教,他们与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合作,将西方的宗教和自然科学典籍翻译成中文,并将中国一些优秀的作品介绍到国外,在当时形成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双向的文化交流之风。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中引入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指导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西方传教士严谨的学术精神为中国学术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典范。然而,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却因缺少社会动力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材料二   晚清时期社会背景的特殊性使翻译的社会性功能得以凸显。由于特定的社会需求,科技书籍的翻译活动在晚清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此,清政府专门建立了一批翻译出版机构,改变了以往只有西方教会翻译出版西学图书的局面。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开展,晚清翻译活动开始承担起启蒙国人思想的重任,翻译的内容也由单纯的科技翻译扩展到社会科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政治小说的社会功能被推到了思想启蒙的前沿。维新派创立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相继刊载了《卢梭学案》等文章,留日学生也通过创办刊物翻译宣传革命主张,使得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深入人心,为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依据。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军平《晚清翻译社会功能实现的渐进过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翻译活动的不同。
(2)季羡林先生曾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永葆青春,翻译之为用大矣哉。”请你任选一个中国翻译出现的高潮时期,结合史实,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