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面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单位:百万卢布
年份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
外贸
总额
1 6431 5021 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
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届高三5月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33卷引用:2014届内蒙古北重三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1
3 . 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图一 (南宋)马远《踏歌图》       图二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体影像B.运用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C.侧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D.注重光线与色彩的明度差
2024-01-1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所谓自觉精神者,正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得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儒学教育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B.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C.科举考试中增加了经世致用的内容D.民族政权对立时期的统一社会观念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就一直维持着一个以编户齐民为基本单位的市场经济。人们可以自由占取土地,但只能占取本户现有劳动力可能耕种的面积,也因为地多人少,无地之民可以占领荒地耕种,无须以其他方式出卖其劳动力,所以此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是自耕农,所据有的耕地面积也是相对平均。然而这种平均分配的状况不会维持太久。一旦荒地被占取尽净,土地又恢复为稀有生产要素,企图扩充农场之人只能从他人手中购入土地,于是分化过程便开始了。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战乱和改朝换代,都会出现大量荒地,供人自由开垦,便形成一次地权的再分配,也就是农村分化的新起点。对于农村中的分化过程,有些人曾经强烈地表示不满,主张实行限田政策,但是在大部分时间政府都不曾认真实行平均地权的办法,一切听其自然。

——摘编自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土地分配》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社会在进入高速发展的同时,人地矛盾逐渐凸显。一方面,地主们占有大量的未开发土地(拥地自重),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为没有土地而破产。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实施土地改革,地主的土地都被分给自耕农,此后的农田买卖都有新立法的限制,农村中土地投资的大门从此被关闭……由于土地政策的挑战,农村中富有企业精神的人士被迫转移到城市的工商业中去,这些原来的地主摇身一变而为成功的城市新兴工业的企业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十来年表现的成果几乎全部导源于农民工作积极性之提高。换言之,全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大幅升高。

——摘编自赵冈《传统农村社会的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土地现象。并概括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战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024-01-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的充实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的颁布
C.缓和阶级矛盾,法律不断制定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2024-01-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梁启超于1903年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主张,即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界”。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目标。由此可知,梁启超(       
A.呼吁各民族团结共同推翻清政府B.主张消除满汉差异,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理念D.认为需要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2024-01-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匠户被分为住坐匠及轮班匠两类,其中轮班匠每年定期前来京师服役一段时间。轮班匠每年远途跋涉赴京应役,来往费时,人力浪费至巨,所以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轮班匠户全改为徽银制,匠人纳银免役,算是缴纳一种特别税,政府以此收入另雇工匠,匠籍人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这一举措(       
A.推动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赋税负担
C.提高了明代匠人的社会地位D.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2024-0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车臣共和国处于里海与黑海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导致了(苏联)俄罗斯政府与车臣地方政府都想要控制此地。车臣人大多数是穆斯林,在二战时,因为民族主义泛滥而仇恨苏联制度,大部分车臣人乘机试图与德国军队合作谋求独立。直到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政府才决定恢复车臣自治共和国的建制。1991年叶利钦曾下令在车臣实施紧急状态,却遭到戈尔巴乔夫的反对,在苏共高层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进行着激烈的权斗,都通过各种手段支持车臣的分裂势力,以争取对自己的支持。苏联的解体催生起车臣人强烈的反俄情结,车臣民族主义便产生觉醒在苏联土崩瓦解的废墟之上。叶利钦上台之后,立即制定对车臣的作战计划,在整个车臣战争中,俄罗斯消耗了大量军费,使经济危机与民族危机形势更加严重。独联体国家与俄政府内部不少高级官员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主张和平方式解决车臣问题,反对战争。中东穆斯林国家和西方一些国家则指责俄罗斯“破坏民主”“践踏人权”,宣传要和俄罗斯断交,有些国家还采取了经济制裁。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车臣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车臣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2024-01-1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1届高三12月双百金科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科学技术革命的模式经历了一个由“土洋并举”向“以土为主”的变化过程。“洋”就是依靠尖端科技人才,实现科技革命性突破,土是依靠群众智慧,发明“土办法”,制造尖端产品。这一变化(       
A.激发了人民群众勇攀科技高峰的热情B.打击了高科技技术人才的研发积极性
C.推动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D.体现了在科技领域的不切实际之作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