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表

时间大事
19世纪40年代魏源著《海国图志》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成立  维新变法
20世纪初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颁布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1919年五四运动   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1年中共“一大”
1928—1930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1945年中共“七大”
依据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解放和实践探索”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列了一个大事年表,请你给这个表选个恰当的标题
A.农民阶级的抗争和局限B.农民阶级发展资本主义
C.农民阶级的英勇与智慧D.农民阶级抵制外来侵略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1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一场运动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运动。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2020-01-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业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
1900年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
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责,改进印刷
1903年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
1905年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
1906年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
1907年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
1912年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琴”: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
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
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
1919年始用机器雕刻字模:编印《新体国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白话文科书)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


从上表中获取历史信息,围绕一个主题提出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 .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


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1917年
11月
列宁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49年
10月
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918年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1950年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
1918年
11月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1950年
11月
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1919年
1月
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储根一经发现,当即没收1952年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

——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


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整编自李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1-20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2019-01-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闭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到1911年新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宣统退位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


上面大事年表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整理大事年表,从其中任选两个或多个史实,自拟一个主题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