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息情。

——《礼记》

材料二汊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材料三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任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统一组织的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并对这一制度作一简要评价。

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如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和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2020-10-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如何评价材料一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2)明清是封建社会晚期,材料二、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分别有哪些新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性质和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
2021-01-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民主政治在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楷模,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们的制度”是什么?制度的特点是什么?制度的创立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认识这个制度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下册


(2)相对封建专制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的进步性有哪些体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

                                                                             ——人民版高中课标《历史》必修一


(3)邓小平的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于何时?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19-12-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中国更是一个有空前统一规模的多民族国家。这时,汉族作为主体民族还没形成,在其境内及其周围,存在着许多民族和部落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根据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对“境内及其周围”“许多民族和部落”有效政治控制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主要条件和意义。
2020-06-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在早期政治制度中就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独特结构,并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形成“家国情怀”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更是得到鲜明的展现。
材料一周人不仅以礼敬拜上天、祖先,而且在社会人际关系各方面也是用“礼”的形式来表现的,从周王分封礼到庶民婚丧嫁娶,无处不在。礼的仪节格式的基本特征是恭、敬、庄、亲、顺、从。“君令而不违,臣恭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摘编自《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材料一中“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礼的基础是什么?周人讲求礼仪形式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发展所留存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2016-12-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等五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