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中国驻俄公使)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电报中说的“广义派”,即布尔什维克。次日,刘镜人又发了一个电报,报告了起义的消息:“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

——摘编自史诚《十月革命的消息是怎样传到中国的》

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秋收暴动遭受挫折的原因,并指出毛泽东在实践中开辟出的新道路。
2 . 1935年底和1936年初,苏共《真理报》和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发表专文向全世界介绍毛泽东,称毛泽东为“中国人民传奇式的领袖”“在党、红军和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毛泽东
A.完全贯彻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导
B.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
C.领导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
D.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体育项目众多。马球运动在开封有游玩的场所,蹴鞠运动广受欢迎,还出现了蹴鞠的社团“齐云社”、“圆社”。“瓦舍”里有各种体育表演活动,如相扑、使拳、舞斫刀、舞蛮牌、舞剑、射弓、使棒等。体育运动的兴盛反映了,宋代(  )
A.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崇文抑武之风盛行
C.世俗文化成为思想主流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2021-11-23更新 | 384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虔诚”“节制”“勇敢”和“智慧”都只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名称而已”。一切德性的本质与智慧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人是有德性的,当且并仅当且他是有知识的。”由此可见,苏格拉底(  )
A.对道德内涵没有清晰认识B.注重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C.具有并宣扬理性主义精神D.强调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为东汉画像石,画面中描述的主要是豪强地主庄园生活,上面一格主要刻人物,下面一格刻庄园的一角。在这个庄园的院落里,正在进行杂技表演,主人及其家属、侍从正在观看:而另一个房间里的织女却在继续从事着纺织生产,有的纺纱、有的络纱、有的摇纬、有的织布。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与民休息政策成果显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首先将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B.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C.区分教育阶段,强调学习的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D.主张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7 . 廷寄是清代军机处特有的下行公文。廷寄以“军机大臣字寄某人”或“军机大臣传谕某人”为开首,接着以“某年某月某日奉上谕”的形式说明承旨时间,然后叙述上面的内容,最后以“遵旨寄信前来”为结尾。由此可知,廷寄制度的创立
A.重在提升治理国家的能力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C.旨在简化处理军务的流程D.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
8 .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提到,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反映了英国
A.基层管理完成了市场化改革B.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
C.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D.地方政府从控制型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9 . 孔子作《春秋》,认为灾异是国君失德而引发的。孔子曾说:“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又劝国君“正刑与德,以事上天”。这一论述
A.主张人应消极地顺应自然规律B.影响了古代君主治国理政方式
C.成为纠正天子过失的理论基础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贵族卿大夫对“礼”进行改造,“威仪”和“礼”逐渐分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他们并不看重“礼”的威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礼”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贵族群体的内部分化
C.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D.礼制政治效用的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