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智者学派,他们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材料二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21-09-02更新 | 4183次组卷 | 155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收录有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021-08-21更新 | 129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奠定了民主思想的基础B.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D.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021-08-19更新 | 243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梅州市2018届高三总复习质检5月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2021-08-16更新 | 185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0江西安福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外交准则是
A.“一边倒”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D.反对霸权主义
7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结束B.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显著提高D.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8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2021-08-14更新 | 369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武进高级中学期中高二历 史 试 卷
9 . 下列朝代与史实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宋朝——重文轻武,科举制度B.元朝——行省制度,民族分化
C.明朝——内阁制度,朝贡贸易D.清朝——军机擅权,文化专制
10 . 明末徐光启等学者,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天文、数学等方面的书籍,他们看到西学与中学之间在自然科学乃至宗教、道德方面体现出来的某些相近、相合、或相通之处,由此得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看法,并进而提出“会通”“超胜”的主张。这一主张
A.反映了对中西文化的全面认识B.得到当时士人阶层的普遍认可
C.推动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