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意境B.形象地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使小说中的奇闻异事图示化
2 . 观察下列示意图,与“五四”宪法相比,“八二”宪法的章节题目结构顺序体现了(     
A.我国已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D.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基础
2022-08-01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示意图》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金光门

材料三   每日交五更……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四   “唯汴水横亘中国(指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元】脱脱等《宋史.河渠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唐都长安城市特点,分析其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北宋与唐代相比,经济领域达到哪些新高度?从都城的角度简要分析。
2021-1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 1000 户以上的大镇多分布于苏 、松、太、常、杭、嘉、湖一带,其中 太湖周边的苏州与浙西各地不乏 10000 户以上的巨镇。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这 些市镇之间的间距以 12 里至 36 里为较常见的模式,形成各市镇平均距离约 10 多里路的水乡 市场网络体系,小农赶集一般半日可以往返。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 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棉花和棉 织、蚕桑和丝织、米粮等专业市镇。

——摘编自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材料二   从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开始,许多城市的经济逐渐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大多数农民从 农村流向城市后也从事工商业和其它行业并成为城市居民。在近代城市中聚集了各种社团 以及工商、金融、科学、文化、教育、新闻等机构,城市逐步发展成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 务的中心。为此许多城市开始制定城市交通卫生、市政管理等法规,建立了城市治安、消防、 警署、医院等机构。在城市中,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解体,代之而起的是人口简单仅由父母及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小家庭。

——摘编自张转玲《论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材料三   1949—2009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9》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呈现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简析其原因。
2021-06-01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