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淮流域“华夏”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华夷之辨”的血缘标准逐渐被地缘标准替代,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水平高低为区分标准,从而使得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农耕社会与血缘观念相对淡薄的游牧社会之间的人为界限随之加强。在“华夷之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民族交往的频繁,“华夷严防”逐渐被打破,“天下一家”观念在进一步形成。孔子以“礼”区分中国和四夷,并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转换。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民族观,认为中国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修德,具有才能,都可以成为统治民族,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司马迁发挥了“华夷同源”“天下一统”的思想,《史记·五帝本纪》体现的华夷同宗同源的统一观念,对中华民族形成及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华夷之辨并没有随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

——摘编自徐洁《论清前期“中国”认同与实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一词被广泛应用,更加强化了民族认同意识。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一词不仅在中国学术界流行,中华民族自觉民族实体也被中国政治界、教育界、外国学者等认同,普遍运用其来强调中国的文明和中国人的特性。

1914年,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是一种不朽的民族灵魂。”诚然,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民主的新制度,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实现民族交融、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新阶段。随着中华民族意涵的正式确立,中华民族的构建为中国各民族普遍认同,中国人民拥有了真正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真实、合理、永久的稳固共同体基础。它不仅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利益、共同的历史使命,也为中国的发展和抗击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夺凝聚了强大的制衡力量。

——摘编自王萍、杨敏《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认同及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认同的发展表现,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后民族认同的新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23-08-16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如此,秦国所创立的丞相制在中国宰相制度的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纵观秦国有丞相以来的历史,没有一位丞相终身任职,即使像魏冉、范雎、蔡泽、吕不韦、李斯等著名的丞相亦没有老死在相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秦王乃拜范雎为相。”“范雎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二版)

材料二   唐朝中央行政机构最重要的是三省六部。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所创立的丞相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宰相制对秦国丞相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这种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直接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要人事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等。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权力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人大代表或常委会委员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避免了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互相牵制、互相扯皮。

——摘编自《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是在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内,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依法行使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旨在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摘编自《浅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及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2023-08-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隆庆年间,传奇《浣纱记》以昆山腔上演,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各地争相上演,大大促进了传奇的创作。万历年间,形成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他广学博识,性格孤傲,不肯事权贵,致使其宦途艰难,后辞官归乡,潜心著述。他崇尚真情,认为“世总有情”,“人生而有情”,成为文学戏曲界反理学思潮的代表。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而以《牡丹亭》成就最高,该剧以杜丽娘追求爱情和理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异故事,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摘编自周传家《中国古代戏曲》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国流行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若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算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明、清流行的昆腔、弋阳腔比较起来,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比较年轻……各省官员为祝贺乾隆寿诞,纷纷进京献戏;以唱徽戏为主的四大徽班接踵进京,在祝寿以后仍留在京师演出,风靡北京城。四大徽班在演出中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同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昆腔、秦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成为一种属于板腔体音乐,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的“皮黄”系统。

——摘编自赵伯陶《冷月清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成为万历年间“最杰出的剧作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的特点,并说明京剧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比项葡属印度“葡萄牙锁链”(16世纪)东印度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荷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
贸易特权名义上王室垄断派船到印度洋的权限,实际上,贵族和商人也可参与英女王颁发特许状,得到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荷兰共和国政府颁发特许状,垄断东印度经由好望角的贸易
贸易方式合法贸易、走私贸易(官员染指)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出售股份的方式大范围筹集资金,航海结束后按照出资比例返还本金和利润。荷属东印度公司筹集长达十年的投资
对印度的维持与运营颁发通行证、缴纳税款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火炮攻占、派兵讨伐、屠杀土著、建立商馆等方式维持运营。1623年在安汶岛屠杀英属东印度公司商馆馆员等。从英属东印度公司手中夺取巴达维亚。从葡萄牙手中夺得了马六甲
货物种类胡椒、象牙等生丝、瓷器、茶叶、棉纺织品、香料等

——摘编自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1)根据材料,概述与“葡萄牙锁链”相比,英属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东印度公司的活动。
7 . 下表为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1640年”说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对世界历史进程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二1500年”说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
观点三19世纪”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平衡的;欧洲领先进入│近代,并不等于世界同时进入近代;欧洲近代上限与世界近代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

——摘编自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界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请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5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演说的内容节选。

演说一

“作为一个人,(我)时刻准备着在一场公正的调停中发挥作用,并以朋友而不是党徒的身份谈论关于和平与和解的建议。”“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保持中立。”

演说二

“目前德国对付海上贸易的潜艇战其实是以人类为敌。这是针对所有国家的战争。……我们绝对不应感情用事。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这样我们将为世界最终和平,为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德国人民的解放而战,为大大小小各国的权利和世界各地人们选择自己的生活与服从权威的方式的特权而战。”

演说三

“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演说四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注:以上演说一、二属于威尔逊,演说三、四属于罗斯福。

——摘编自陈飞《影响世界最强音——美国总统演讲全集》、查明建等《富兰克林·罗斯福经典演讲词赏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摘编自刘琪《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10 . 南宋时期朱熹对《吕氏乡约》作增损修订。明清以来,《吕氏乡约》在官方支持下广泛流行,乡约组织遍布乡间,成为地方半官方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朱熹《增损吕氏乡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乡约与基层治理”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
2021-11-11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