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20世纪以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回答: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1)《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针对国家领土和主权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919~1922年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2)读图1,概括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

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根据图1和图2,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简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1-01-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外大事表述正确的有
A.美国还没有走出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危机的困扰
B.苏联与东欧仍保持着二战后初期的关系
C.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中国经济完全摆脱了计划经济,实现了市场经济
2019-09-0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丰台普通中学高三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图为苏联时代反美宣传画,图中正义女神被美元蒙蔽了眼睛。此漫画意在说明
A.美苏冷战产生的背景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D.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必然
2020-01-17更新 | 16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19-06-23更新 | 1177次组卷 | 23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5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D.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2018-05-06更新 | 502次组卷 | 43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战后,许多行业的企业有了工会组织,这种通过集体的力量达成协议的结果就是工作日缩短,工资提高,人们享受更多的优惠待遇,如养老金,假日工资等,各行各业的美国人都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从而促进了旅行的进一步增长。铁路运输日益衰落,全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兴建,使汽车成为个人长途旅行的主要工具。商务航空的发展使长距离旅行变得容易,许多偏远地区靠陆路很难到达,但航空则比较容易。新开辟、有特色的旅游点不断增多,使旅游区呈现分散分布的趋势,旅游业在美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问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旅游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7 . 我国疆域辽阔,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特点各异、差别明显。以分区推进的政策思路,在不同经济区域构造各具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极”,以此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称:“关中之地,……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新唐书》记载:“关中号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故常漕东南之粟。”

材料二     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1)综合分析材料一、二,能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分析材料二、三,从宋代到明清,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根据相关史实,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近代以来,太湖平原和江汉平原沿长江地区较早地出现了“民族工业”。试根据有关史实,以上述两地沿江的某些城市为例,说明两地沿江地区“民族工业”出现较早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2021-01-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布代替盐成为远距离贸易的主要手工业品,而丝绸的长途贩运量也很大。还应当指出,1618世纪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是徽商、晋商、闻商、粤商、江西商、洞庭商、山东商、龙游商等商帮众多商人的行为,与以往个别商人的经营活动,已不可同日而语。因商业资本的集中,在运河沿线,有临清、济宁、淮安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长江和珠江沿线,有汉口、重庆、佛山等一批商业都会兴起;在沿海则有天津、上海、厦门的崛起。在社会上,传统的贱商、轻商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当时,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江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商品交易市镇或专业市镇众多,市镇中商贾林立,商品远销四方。这就把市镇周边的小生产者卷入市场从而导致小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出现了富裕手工工场主和贫穷的雇工。

——摘编自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大约1300年,欧洲就出现了历史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两个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又有力地刺激了商业革命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的衰落和变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西欧商业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表现为:从贸易范围看来,商业贸易从狭隘的地中海沿岸扩展到世界范围内;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世界商业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其实贸易中心地转移并不仅仅指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它还应当包括贺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的转移:从伊比利亚到西欧大西洋沿岸及低地国家最后到英国。

——韩永飞《西方民族国家的动力: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9 . 先秦时期,君主需向臣下行揖礼(双手合抱,手心向下,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空首礼。汉代,皇帝对“三公”的礼节有“兴”,即以起立作为对他们进见的迎接礼或对其叩拜的还礼这一变化
A.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B.彰显了君主的威严与权威
C.促进了儒家礼仪的完善D.淡化了社会伦理道德关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生活的亚洲,孕育过古老的人类文明,近代曾经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近半个世纪以来,亚洲国家逐步走上了民族独立、振兴,经济繁荣、发展的道路。


(1)19世纪上半期,亚洲人民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举出将这场运动推向顶点的重要事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经济出现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新特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3)二战后,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获得了民族独立。这一时期亚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4)读如图,指出20世纪50至8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最突出的是哪些地区?促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请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6)在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
2021-01-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