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9年成立的二十国集团为发达国家经济体、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实质性问题构建了经济合作对话新机制。其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二十国集团的成立表明(     
A.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深入发展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局面开始出现
C.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D.第三世界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A.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B.缓和了朋党之争
C.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D.加剧了阶级矛盾
2023-07-17更新 | 4606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
2023-06-25更新 | 19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时期,贵族阶层内部衍生出一种通过熟读古典文本,掌握断章取义的言谈技巧进行表达志向的言谈方式;平民则通过歌谣来抒发感情、提出建议、评论政治。这种差异(     
A.推动此时思想文化开始转型B.推动了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
C.体现两个阶层不同的处世态度D.反映贵族的没落与平民的进取
2023-03-17更新 | 68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对下图漫画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经济仍然是纯正的自然经济B.体现中体西用思想
C.东方制度与西方技术不兼容D.该事件成功解救中国
7 . 下图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下列表述与之不符的是(     
A.1957年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
B.在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戴“帽子”
C.“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
D.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9 . 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一些在华英国人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     
言论内容出处
19世纪5O年代初一个在中国的3个省份中住了1O年的英国人说道:“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靠劳作生活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的布料做的衣服。 ”严中平《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人会承认我们的布和他们的布一样好。就我对于布的知识而言,他们偏好土布是正确的。杨贤镐《外贸史资料》
1847年英国驻福州的领事说:“关于英国或其他外国在这个港口进行贸易,目前还看不出任何有希望的前途。”英国蓝皮书《1846年中国各国贸易报告》

A.靠武力无法打开中国市场B.中国社会的思想意识仍极为落后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北宋时期与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并且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庆历和议”,内容包括:与辽维持已有边界,与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北宋每年送给辽和西夏钱物,称为“岁币”、“岁赐”。

——《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澶渊之盟”订立后……茶马互市,扩大了茶和马的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商品的交换。

——《中华文明地图》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要求:观点明晰;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