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2022-11-13更新 | 693次组卷 | 15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2022-07-10更新 | 194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全球航路的开辟——世界格局的演变

全球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重大的历史事件,请根据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指出图1中C所示航海活动的重大意义。图2所示贸易对欧洲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二)思想解放——社会变革的先声

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声。


(2)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内容(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大工业   B.美国独立战争   C.莎士比亚   
D.《共产党宣言》   E、人文主义   F、理性主义

(三)工业革命——影响人类社会进程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258.2513.517.021.027.551.0

材料二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类型来源
生徒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乡贡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制举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B.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C.是自上而下的选拔制度D.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单位:万两
支出
单位:万两
田赋 2508.8
漕粮 656.2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
商品厘金税 1295.2
关税(1893年) 2198.9
地方关卡收入 1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
   
合计约 8897.9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
海关行政费用 247.8
公共工程 15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
满洲防务 184.8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
铁路建设 5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
     
合计约 8897.9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金,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3条)、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6 . 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航线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备注
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90万两。
澳门—日本长崎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墨西哥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银之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7 . 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B.雅典政府侵犯了贵族的权利
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D.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8 . 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这些措施(     
A.体现了城邦公民普遍平等B.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
C.保障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D.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9 . 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
A.中体西用思想已萌生B.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C.中国科技已注重理论探究D.中西方科技差距不断拉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大规模参与以仿效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等为内容的纺织工作,其织品称为女红。其作品具有温和、幽静、含蓄内敛的风格,深得读书人的赏识,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女红作品具有教化功能B.传统儒家观念根深蒂固
C.女红生产迎合文人品味D.明清之际社会发生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