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翁仕朝,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楠、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 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

材料三 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我的1980》是回望30年前“口述史”式的报告文学,作者访谈了包括原深圳市委书记方苞在内21位“资深”深圳人,讲述他们的“1980”,再现了深圳特区创立之初的无数瞬间,为改革者、开拓者、见证者与普通人立传。其意在
A.开创文史结合的新型文学B.实践文艺“二为”的总方向
C.纪念和宣扬开放开拓精神D.丰富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式,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
C.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罗马帝国早期,政府大兴土木,修建神庙、广场、凯旋门等帝国及英雄的纪念场,还为罗马历代英雄修建纪念碑、纪念像和纪念柱,并铭刻一些英雄人物的个人功绩。其根本目的在于
A.借助神权维护帝国统治B.树立帝国的权威与形象
C.彰显英雄人物爱国情怀D.培育公民的国家荣誉感
2020-05-0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伯里克利在雅典英雄纪念会上演讲:“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掌握。当私人纠纷产生时,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这里,每个人不但对他自己的私事感兴趣,也对整个社稷的大事感兴趣。”这表明
A.雅典民主是全体居民的民主
B.雅典执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C.雅典突破了小国寡民的状态
D.在当时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03-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务院决定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纪念抗战胜利,选在9月3日的主要原因是1945年9月2日
A.日本天皇在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B.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日子
C.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2年7月,蒋经国在纪念其父亲的文章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这表明
A.海峡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B.两岸“三通”增进了民族情感
C.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D.蒋经国“一个中国”情节深厚
2019-12-05更新 | 45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3月1日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以下集中体现了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外交思想”的是
A.另起炉灶   一边倒
B.乒乓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D.亲、诚、惠、容   与邻为善、以邻为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教仁曾言道:“窃以为世界有永远纪念之日三:一为美之(1776年)七月四号;一为法之(1789年)七月十四号;一即我中华民国之十月十号是也。”其用意在于
A.抨击专制皇权
B.推行总统共和
C.宣传民族独立
D.实现民主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炼而纯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郭沫若1937年诗中的“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一句来纪念抗日战争。材料体现出
A.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且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B.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所激发的民族精神超越了党派与时代的限制
2019-08-08更新 | 369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