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学派主张
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强调以民为本B.期望国家统一
C.关注政治秩序D.力主集权政治
2022-11-05更新 | 829次组卷 | 5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22-11-04更新 | 1310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022-11-03更新 | 646次组卷 | 8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D.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
2022-10-27更新 | 236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44次组卷 | 28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B.血缘C.信仰D.地域
2022-10-17更新 | 188次组卷 | 10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书记载,秦朝时全国人口为2000万,但却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这反映了(     
A.最高掌权者地位发生根本变革B.宗法体制对社会影响消失
C.秦制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D.秦朝刑罚比西周时代严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而不是体现“亲亲”原则的皇族血缘纽带。这种转变(     
A.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B.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
C.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D.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2022-10-13更新 | 189次组卷 | 4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关系的发展导致政府税源锐减
C.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2022-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制度取士,明经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决定。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十分受重视且容易做到大官 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 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10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10做诗、赋、文各一篇答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芋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出现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2022-09-25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