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78 道试题
1 . 传统观点认为,土耳其阻隔东西方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但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表明∶15世纪,威尼斯商人经土耳其每年运往西欧的货物,仅香料总量就在750~1000吨,价格一般要提高8~10倍,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不满。由此可见
A.新航路的开辟与土耳其无关B.历史认知随史料的补充而丰富完善
C.新的史料总会颠覆传统观点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2020-12-08更新 | 149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16世纪下半叶起,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等先后成立。这些科学社团旨在“把先前分散孤立的科学家集合起来以便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帮助”,许多人因为科学上的贡献被封为贵族。这说明英法两国
A.政府对科学家的控制加强B.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中独立
C.科学研究成果领先于世界D.科学研究的组织化和建制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非雅典人之子和异邦人要想成为雅典公民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种设想无法获得公民大会通过,追在眉睫的兵源和财源问题也因此无法得到解决,雅典最终输掉了与斯巴达的战争。这反映出当时雅典
A.决策方式难以适应形势B.公民大会反对战争
C.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D.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4 . 19世纪70—80年代初,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国驿煤铁矿等企业,均由私人资本集股创办,但无一例外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一做法
A.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炭业的控制B.反映了商办企业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C.有助于缓解民族工业的资金困难D.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创办实业的限制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实践活动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期民族国家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
19世纪4050年代传统“天下观”开始动摇:林则徐具有了朴素的民族意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打破了中国是世界中心的神话;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强调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提出“中体西用”,并主办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为中国走上近代化发展之路做了铺垫。
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派在爱国基础上“究心泰西政治实业之学”,主张建立民主政治。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
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形成了“国家”取代“天下”、“民族国家”替代“封建王朝”的近代民族国家观,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戊戌变法运动成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
20世纪初孙中山完整提出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思想。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是拥有独立主权民族国家的雏形,开启了近代以来建设中国民族国家的进程。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及其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结合,经过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民族国家最终实现了独立自主。

——据陈艳《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研究》等


依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胡适曾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据此推断,在胡适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文化转型B.学习西方C.弘扬传统D.思想解放
7 . 老子谴责“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现象;墨子怒斥“今王公大人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孟子认定推翻暴君是正义行动;韩非子则对“上无道揆,下无法守”的现实给予抨击。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民众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B.诸子思想日益趋向于统一
C.诸子的政治立场各不相同D.政治及思想权威尚未树立
2020-12-03更新 | 330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据此可知,均田制的实行有利于
A.租佃制的发展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C.科举制的兴起D.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郑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利断的标准,反映亲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材料二   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因此,希腊人文主义者全部激情的焦点在于对灵魂的塑造、对心灵的关切以及培养人的理性的高贵,以实现理性基础上的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城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古典人文主义的初衷是解决雅典城邦危机,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它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普遍性原则,创立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美。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相比,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共同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决定: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这一决定表明党和国家
A.提出“三个面向”方针B.重视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开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