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     
A.AB.BC.CD.D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是英国农业革命迅猛推进的时期。1760年,议会通过法令支持圈地,掀起了“议会圈地运动”的狂潮,土地逐渐集中于大地主手中。为了适应城市工场手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多被圈占的土地被租给大租佃农场主进行集约经营,这些农场大量雇佣农业工人进行经营。当时英国农业雇工人数大约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1/4~1/3。经营农场的地主贵族在获取巨额利润后热衷于对交通运输业、工矿企业以及地方银行进行投资,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二   富农经济是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成分。这些富农一般雇佣2~5名长工,农忙时雇些短工。还有一些富农是佃富农,租地主土地雇工耕种,类似西方租地场主。一些城市商人、资本家也租地主土地种植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资本主义性质更为典型,但是规模不大,一般数十亩,百亩以上土地者较少;而且多是手工劳动,很少有机器生产。中国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剥削也很严重。例如,有些地方实行“工偿制”,即不给长工工资,只拔一点薄地叫雇工耕种来代替工资,受雇短工还要自带工具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2020-08-0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欧盟成立后,就开始着手对欧洲教科书重新编订,以一种欧洲视角取代传统的民族主义立场。这
A.加速了欧盟的教育一体化B.否定了传统民族主义观念
C.缩小了成员国的教育差距D.增强了成员国的文化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出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这些措施
A.放弃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加剧了经济恶化
C.调整了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D.推动了物价上涨
2020-08-05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3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经济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恢复国内的繁荣,主张降低关税。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上述现象
A.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B.使世界分裂成对立的政治集团
C.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极端利己性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已经普遍化
6 . 1929年,面对经济危机,美国胡佛政府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帮助资本家渡过难关;同时政府收购农产品,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这些措施
A.否定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加重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D.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彼此很少来往。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反映了
A.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B.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C.英国霸主地位的确立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6年1月,《申报》登载了一则律师代理的离婚启事:“两方愿协议离婚,以后男婚女嫁,各听自由,互不干涉,除已立据各执外,再委登报声明等语。”据此可知,这时的上海
A.传统婚姻观念已经消除B.政府保护个人民主权利
C.男女社会地位实现平等D.民众自由法治意识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进入宋代,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在市场上从事销售和贩卖活动,甚至包括官员、士卒、僧尼等特殊群体,出现了“全民经营”的社会热潮。该现象反映了宋代
A.农业经济走向衰落B.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C.封建等级观念的冲破D.商品活动不受限制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后五上公车不第,遂放弃科举,转向对实用生产技术的研究。著《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分3卷,计有乃粒、粹精、作咸、甘嗜、膏液、乃服、彰施、五金、冶铸、锤锻、陶埏、燔石、杀青、丹青、舟车、佳兵、曲蘖及珠玉共18章。这部书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农政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反映了当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如对纺织、染色、制盐、造纸、烧瓷、炼铁、炼钢、榨油、开采矿物、制造军器火药等生产过程和工序,都有详细的介绍。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宋应星将此书命名为“天工开物”,寓意靠人的智慧和技术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相当进步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应星所修《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0-08-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