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9 道试题
1 . 下表是唐朝至南宋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它反映出唐至南宋的变化趋势是(     
地域年代唐朝天宝元年(742年)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
北方493459679
南方2578301238
A.南北文化交流B.经济重心南移
C.疆域面积扩大D.中央集权加强
2 .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官员大大小小的行为),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据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
(2)由魏至西晋,“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
2022-11-16更新 | 115次组卷 | 6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该时期我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的相关数据。
年份 进口商品分类比重(%) 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原料 半制品制成品
机器及
大工具
原料消费品
原料
直接消费
资料
农产品矿产品
(手工)
矿产品
(机采)
手工机器手工机器
19101.50.117.065.439.10.20.513.111.928.36.9
19203.20.216.955.836.10.92.88.212.331.28.2
对该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机器及大工具进口增加体现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需求
B.消费资料进口趋势说明此时人民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
C.农产品等原料出口趋势表明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D.半制品、制成品出口比重变化是政府大力扶持的结果
2021-12-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人们越来越相信历史发展具有某种“规律性”,并努力去探求这种“规律性”。在此过程中,欧美各国的历史研究取得显著成就,历史学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大大加强,最终摆脱了昔日对文学、神学等学科的依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
C.近代自然科学发展D.文学神学地位下降
6 . 下表为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变化比较。这说明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373665286688776.836.52
南方3117624150654851.6863.48
A.政治局势影户数变化B.南方户数呈现增长趋势
C.经济重心完全转到南方D.南北方的经济差距拉大
2022-02-11更新 | 16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南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备考金卷B卷)
7 . 下面漫画所反映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全球化的趋势异常迅猛D.区域集团化已成为潮流
2021-09-08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之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2021-11-17更新 | 634次组卷 | 73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
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
2021-11-19更新 | 1419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70年代末,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欧共体九国的三分之一,美国要求联邦德国实行膨胀性的政策,充当西方经济走出“滞胀”的引擎。后者抵制并批评说,如果按照华盛顿的要求办,将导致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格局B.国家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显露
C.力量对比变化影响国际关系D.“滞胀”催生了多极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