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五 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中国致力于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充分说明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3)结合材料三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2022-02-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30年的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战后,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据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据饶戈平著《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盐城 、淮安、 宿迁等地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最初的意思是 “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首都)之地,与“四方”对称。在春秋早期, “中国”一词指代的是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夷戎蛮狄都不在这一范围之内。此后 ,周边多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 “中国”一词又可以指通过文化、礼仪上的优势来影响四方。正如钱穆先生所说:

“在古代观念上,四 夷夏之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不是 ‘血统’而是 ‘文化’。”到了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率先提出 “新中国”这一概念 ,实现了国人对于中国未来的初步设想。辛亥革命后 ,国 人就未来中国展开激烈争论:立宪派坚持建立君主立宪式的 “新中国”,革命派则坚持民主共和式的“新中国”。“五四”之后 ,国共两党成为民国政治的主角,中 国共产党从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新中国”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 “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力释放出来;国民党在 1924年 改组后亦不断解释 “新中国”并在抗战中形成独具特色的 “新中国”理论。

——摘编 自史宏波 《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 “中国”概念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 “新中国”内涵不断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正式确立了宰相制度,丞相地位高,权力大。汉武帝时,鉴于宰相职权过重,就开始重用内朝近臣,到东汉时,在宫中主管收发文书的尚书,开始掌管机要,侵夺外朝相权。曹魏时,尚书台脱离少府,将办事机构迁到宫外,成为独立的中央政务机构。唐高祖设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宰相机构,且三省分工明确。宋朝前期实行二府三司制,各自独立、互不统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置4个宰相官职: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明朝罢中书省,废宰相,设内阁,因明朝宦官专权,内阁权力受到牵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多由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四品以上的官员担任,成为辅助皇帝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李荣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及其实质分析》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政党政治蓬勃兴起的景象。但民初的政党,不仅不能改变革命后混乱的社会状况,反而使政局变得更加纷乱。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当时的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清末民初的政党也不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的产物。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军阀集团操纵着中央政权,地方上的州县多为兵政兼行政,且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他们当然不可能去推进资产阶级的政党统治。政党之间,党争多于联合,个人恩怨超越党见,党派倾轧,内阁的频繁更迭,使民众产生了厌烦心理,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绝大部分党员对于政党政治的知识性认识往往只是一鳞半爪,只知一些名词而不明其真正含义。

——摘编自李爱峰苏全有《发轫、争斗与失败:中国近代政党历程的反思》

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建立了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健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划清党组织与政府的职权范围,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化,中央逐步向地方下放了一系列权力;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我国在大力拓展基层民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加强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制建设。

——摘编自何苑《试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历史经验。
7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要借鉴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资源。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有关分工、交易、市场价格决定、市场资源配置、市场竞争与利益关系协调等方面的经济思想,就已有较为丰富的表述。《管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市场经济思想,如“市者,货之准也。……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又言“市者天地之财具也,而万人之所和而利也”。

——摘编自赵晓雷《从古代经济思想中探寻市场经济要义》

材料二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存在着传统的计划经济意识根深蒂固的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人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经济理论,用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理论来指导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问题。一定的理论总是适用于一定的对象和范围,“乱点鸳鸯”是要造成严重后果的。中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公共道德,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道德是根本不同的。

——摘编自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管子》中蕴含的市场经济思想,并概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必须坚持的原则。
2021-12-0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形成。汉代政府颁布法令免除老人赋役,设立了常平仓作为备荒仓储,且建立了报灾、勘灾和救灾等基本程序。隋朝设立义仓,南宋时期设立社仓,形成了完整的备荒仓储体系。明清时期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设有养济院、孤老院、惠民药局等救助机构。民间慈善团体也日渐增多,许多慈噩组织规定对“贫困无依的孝子、节妇”要优先给予救济,对“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少强壮、游手游食以致赤贫者”一律不予救助。

——摘编自王卫平黄鸿山《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

材料二 晚清以降,一些有识之士在与西方社会的接触中意识到中国传统救济的弊弊在于“有养而无教”,并认识“重教”的积极意义。晚清政府明确责成地方官绅体察情形,在各种养济院、清节堂中附设工艺所,“兴养立教”。民国政府逐步摒弃传统的慈善观念,代之以先进的国家责任理念,将社会救济视为“集体之生存而当为,不专为人类之悲悯而宜为”的事业。

——摘编自岳宗福杨树标《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1)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社会保障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9 . 计划机制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最先在苏联广泛运用,后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活动完全在计划指导下运作,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完全按计划调配,市场、价值规律等经济杠杆几乎不发生作用,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经济活动的实际操作者而非监护人。国家通过制订规划和实行规划掌握经济的全部命脉,其规划不仅涉及到发展全局,而且具体到各级生产部门乃至生产单位,计划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每一个细胞中。

——摘编自钱乘旦《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经济计划化”,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协调和稳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通过采购订货和刺激消费……,保证了市场的稳定和扩大;同时通过国内干预和国际联合,调整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客观上不仅有利于扩大国内外市场,而且有助于提供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摘编自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计划机制运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机制形成的原因。
(2)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到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日益趋同。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计划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较大,英国的考试内容以基础理论和人文科学为主,目的是提拔知识渊博、应变能力强的通才。美国没有长期的官僚政治传统的影响,因此其文官制度虽然承袭了欧洲的传统,但是却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英国是议会制国家,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界并不明显,政府官员可以兼任议会议员,因此,英国对文官参与政治活动有较多的限制。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划分明确,因此,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的限制相对较小。事实上,美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参与政治活动的范围远远超出行政权的范围。

——摘编自王晨《英、美文官制度之比较》

材料二   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公务员作为人民的一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而且应当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从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公务员。允许行政机关依法辞退少数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丧失公务员条件的人员,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

——自李俊《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之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