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亦即所说的诸子百家时期,中国思想和文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思想家先后涌现并成为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他们纷纷立说,成一家之言,使中国历史第一次享受了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蜜果,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基因,在秦之后的中国历史中,它或被重新点燃,或被创造性地转化。

——摘编自《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

材料二 中国近代思潮承受国族多难的强烈刺激,为了奋起自强,不能不有见贤思齐之想,企能在学得西法之后,保种救国。这一危机感,使许多人扬弃自己传统,拥抱西方文化。于是,视保守为落伍,学西.方为现代,遂成为一时风气,而社会进化论只是这种风气的辩解而已。其后果,则是以“革命”一刃切断过去,但也确实发挥了鼓吹的功效。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出现第一次“思想自由和争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趋势。
3 . 1944年,罗斯福曾经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场橄榄球赛,我们是坐在旁边长凳上的预备队。现在上场的第一队是俄国人,还有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我们预定要充当球赛进行高潮时最后得分的跑垒手。”这个比喻反映了当时
A.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形成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C.美苏冷战的格局基本奠定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载,道教领袖丘处机曾于1188年两次被金世宗召见,其“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等建议甚合金世宗之意;1219年,丘处机提出的“济世安民”、“仁爱孝道”等主张,也得到成吉思汗的赞同。据此可知
A.道教成为金元两朝的国教B.民族交融趋势已深度发展
C.金元统治理念发生根本变化D.金元统治者十分推崇道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公元4世纪始,原来被视为例外的“官决法律”不断取代“民决法律”,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导形式。“在最后时期,就像立法的权力似乎因现实趋势而向少数人过渡一样,逐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公共事务只由一人执管”。这体现了古罗马
A.法律具有灵活务实性B.法律来源的集中化趋势
C.奉行君权至上的精神D.法律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6 . 2021年9月25日,华为高管孟晚舟获释回国。此前美国以华为公司“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规定”,指使加拿大扣留孟晚舟1000多天,这表明当今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B.强权政治依旧存在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综合国力提升
7 . 柯立芝时期,美国拥有500名工人以上的大企业比重,从1914年的31%上升到1929年的37.6%;在1928—1929年公司合并高潮中,被吞并的公司达2300个。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优良的大农场排挤下,约500万个中小农场宣告破产。这些现象说明了美国
A.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B.自由放任政策破产
C.资本垄断化程度提高D.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8 . 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C.汉武帝具有超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2020-09-05更新 | 511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欧洲也就和德国一样被“冷战”一分为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权力关系再调整”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特点。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概括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亨廷顿的观点,并结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对其作简要评判。
10 . 人民网学术论坛载:“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科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网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材料所阐述的是
①欧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②美国通过发动战争等方式,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