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历朝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情况统计


——摘编自柯学民《中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变化的演变规律,选取其中一个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六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诚信是人际交往的伦理基础,“熟人有信”,以诚信为本,才会事业有成;诚信是立国之本,是一种德政和德性的要求。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荀子说:“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中国传统诚信对人而不对事,具有人伦等级性;多重“义”轻“利”,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通过荣辱感、信念、良心等内部力量来自我要求与克制,完全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我约束与高度自律。诚信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立人、立业,立国之本,成为家国同构的“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的是以宗法家族关系为支柱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

——摘编自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材料二   西方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理解统一于西塞罗的定义,“诚”即个体的诚实品性,诚实是诚信的基础,它要求个体对事件信息作完全和真实的披露。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及其自己的财产而通过社会契约结合为社会,为此要承担彼此承认他人之所有权的义务,这大量体现于罗马法中已建立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彼此的“诚信”适用于所有人,有利于保障个人平等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超越了道德范畴而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

——摘编自江平、程合红《论信用——从罗马法到现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矫正南北朝以来不学无术重武轻文的弊病,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规定在中央国子学和地方州县学学习的学生,只要能通一经以上者,都可以入仕。凡中央和地方学校的学生肄业后可直接参加由吏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及第后可做官,驻守玄武门负责护卫皇帝的禁军将士,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终唐一代,来自高丽、百济和新罗等国以及高昌、吐蕃等地区的贵族子弟来到长安进入国子监学习,推动了“近古未有”的国学盛况。为了改变唐初中央官学单纯习儒的问题,唐太宗贞观年间重新恢复了隋文帝所设置的书法与法律等专科学校,促进了专门人才的培养,隋末,天下大乱,书籍佚散很多。唐高祖时期就重金购募遗书用楷书誊抄藏于宫中。贞观年间广求天下图书的同时,唐太宗命.名儒颜师古考定“五经”颁行天下。太宗贞观年间,还推动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编写,史学家李延寿父子私撰的南、北二史也在此时完稿。由此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史上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改革通史隋唐五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文化教育制度改革的历史影响。
2021-10-10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演进和变化都有周期性.一百年作为时代跨度上的一个“长周期”,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将难以避免地出现重大变革。回顾近现代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世纪之变。当这样的大变局开始出现,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远的。并必将带来全球权力、财富和利益分配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对时处大变局时代的每一个国家和世界来说,都是“危”与“机”同生共存的时刻,也是深化国际格局和体系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性时刻。纵观历史上的多次大变局,均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首先在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方面的突破。工业化进程是国家间力量在分配最普遍、最根本的途径。工业化进程开启的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带来了国家间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产生了国际权力结构的新变局。这是“大变局”的本质动力。

——摘编自朱锋《“百年大变局”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请你对19~-20世纪的世界“大变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其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出现了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化的趋向。由于货币支出成为明清小农家庭再生产中的重要因素,而棉纺织业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是小农获得货币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以织助耕现象在农业领域日益发展。早在明代,松江一带就是“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浙江的嘉善、海盐、乌程等县也有类似情况。这显然可以说,当时的江南农村很多农家已经是耕织并重了。进入清代。嘉定外冈,“土疥则秋收必薄,故躬耕之家,无论丰稔,必资纺织以供衣食”;南汇县农民,“耕获所入,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已罄,其衣食全赖女红”。江阴县“乡民多藉纺织度日”。这说明棉纺织业已成为这些地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农家已经织重于耕了。

——摘编自李雪梅《明清江南棉纺织业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17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制造棉布。随着英国在北美洲殖民以及北美种植园的拓展,美洲成为.棉织品的新市场。同时,棉织品成为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用来交换黑奴的重要贸易手段。到了18世纪,人们对具有轻便化、实用化、价格低廉的棉布越来越青睐,1750~1760年英国人均原棉消耗量比,1698~1710年增加了两倍以上。早在1662年,英国政府一方面禁止在本国内销售印度棉布,并向进口的印度商品征收高额的歧视性关税;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本国商人向印度学习,建立自己的棉织业与印染业。1785~1850年,英国棉织品产量从4000万码骤增到20亿码,1800年棉织品出口额占据全英国出口总值的25%,1828年棉织品则达到了50%。从18世纪开始,棉纺织业凭借其自身易于接受新技术、使用新机器等特点不断地快速发展起来,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棉纺织业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称帝后,没有采用以前中原王朝重北轻南的治边方略,而是在云南直接建立行省,改变历朝由四川盆地的官府羁管西南边疆(主要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传统,普遍推行以土长为官吏的土官制度(又称“土司制度”),使云贵等地与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建立直接的联系。诚如元人虞集所说:“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使重臣治其事。”朝廷在云南行省构建的驿道网络,以丽江、威楚、建昌等路府所在地为枢纽,以中庆和大理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1295年,朝廷在广西设立左右两江宣慰司,后改为广西行省,开通了由邕州北上经桂州、荆州抵内地的交通线路。阿里海牙率广西军民修复灵果的36座斗门,“以通递舟”。元朝重视经营今贵州地区,其决心坚定与态度之积极,表现在统治者不厌其烦出兵平定,派遣宗王重兵镇守并在上述地区置官署等方面,这为明朝在贵州单独设省奠定了基础。

一一摘编自方铁《元朝经营西南边疆的统治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雍正帝提出了“六合大一统”的民族观,并积极将其运用于边疆治理的实践中,诸如用兵西北,在青海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等。相较而言,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制,策略多元,意义深远。他先通过武力平定苗疆叛乱,后任用鄂尔泰出任云南巡抚,并开始大力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稳固边疆秩序。土司制被废除后,土地重新分配,加之汉民的迁入,他谕令西南地方开荒垦地,解决民食问题,并建立和完善当地教育制度,采取修缮学宫、广设义学、添设学官、增加学额等政策推行儒化教育。这些治理措施打破了该地区的封闭状态,推动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

——摘编自衣长春《论雍正帝西南边疆治理方略》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与以前的王朝相比,元朝初期治理西南边疆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治理西南边疆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从中国古代西南边疆治理得出的历史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奥地利记者克劳斯认为:“欧洲的各次战争都是由一些外交官引起的,他们先是对记者们撒谎,然后他们又相信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先后打响了四场现代局部战争。在这四场战争中,舆论战作为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一种作战模式,是达成国家战略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海湾战争中布什亲自签署过三项密令:授权全国舆论工具、情报机构、科研机构、某种心理战专家和东方学家拟订“特殊计划”,编造忽东忽西的“可靠消息”使伊军摸不透多国部队的具体计划与意图。2003年伊拉克战争,人们第一次可以收看战争的电视直播。交战双方也越来越注重发挥媒体的作用,战争越来越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

——摘编自沈绿《美国舆论战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特点及策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舆论战在战争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是贵族政治体制的终结,而宋代是君主独裁制的开始。唐代及其以前,天子只能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政治是君主与贵族的协议体,君主行政必须在承认贵族特权的前提下方能实行,因而君主地位相对不稳固。而宋代世家大族衰落,政治权力全归天子所有,天子地位巩固,可以随意支配官员,而且与人民较为接近。中唐以前门阀士族地主等级具有排他性、世袭性,即所谓“官有世胄,谱有世官”。而宋代士大夫阶层则具有开放性、非世袭性,即“骤得富贵”,“其家不传”。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一个半世纪里,英国世袭贵族经历了空前的辉煌和荣耀。他们全面控制了国家各种政治权力,形成该国历史上的“贵族时代”。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为反抗贵族寡头政体多次开展斗争,迫使统治阶级陆续实行改革。其中19世纪的几次议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削弱了土地贵族的政治特权,工业资产阶级在立法和行政部门的实力相应加强。

——摘编自阎照祥《20世纪英国世袭贵族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贵族政治体制终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贵族时代”的政治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唐代和近代英国贵族政治衰落的影响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也是养生的实践家,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孙氏少年多病,七岁读书,即日诵千言。七十岁时完成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年近百岁时又完成第二部巨著《千金翼方》,这两部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列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岁老人之一,他把老庄学说中的“静功”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动功”结合起来,辅以食疗,倡导卫生,从而使我国的养生之道向前推进了一步。

孙思邈十分重视水质的洁净与健康,关于消化道传染病,强调对水源进行消毒。他终生以慈悲之心钻研医学,曰“人命至贵,有贵千金”,在行医生涯中,他始终至精至诚,身体力行。千余年来,他大医精诚的形象始终被人们深深仰慕。

——摘编自王淑玉《大医精诚孙思邈》


(1)根据材料,概括孙思邈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思邈取得巨大医学贡献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使人们养成了靠天吃饭的思想,土地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对土地的开垦又是依靠家庭中重体力劳动者来实现。这些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男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家庭生活的主导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了父权社会,因而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形成了一套以家为核心的人伦关系的价值理念。社会出现以父子人伦为主轴、以孝为核心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中国古代的治国观念也是以家庭或家族主义为轴心,分别规定了主仆、尊卑、夫妻等不同名分下的权利义务关系。

——摘编自赵晶《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家庭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材料二 与中国比较而言,西方的家庭组织相对较小,家庭结构松散得多,家的观念相对淡薄,个体意识极强。中世纪中后期和近代,由于私有制进入到了家庭内部,西方家庭较早地由家长制家庭公社过度到了财产个人私有的个体家庭,这就为每个成员的独立性奠定了基础,法律关系、权利关系也就必然进入家庭内部,成为家庭成员的主要关系。相形之下父权退居到次要位置,非维系家庭之所需

——摘编自李桂梅《略论中西家庭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家庭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