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漫画《炉边谈话》


材料三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是如何认识德国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说明同盟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2)材料二漫画中两位老人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修改《中立法案》”。结合所学,任选一方回答。①如果你认为不需要修改,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说明理由。②如果你认为必须修改,请简述修改后的《中立法》内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对侵略国处理与一战相比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意义。
2021-03-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高中发展共同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合测试历史试题
2 . 合作、共赢符合人类的共同和长远利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形成后,一个国家借助关税、货币贬值或者外汇管制来改善自己商品的地位时,这种战术会遭到报复。30年代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各国高筑关税壁垒,引起了经济战,加深了危机。美国凭借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地位,千方百计地按照其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积极筹建一个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据杨泽伟《试论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影响》整理

材料二   鉴于过去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状态,二战后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在调配使用各国武装力量方面拥有了比国际联盟大得多的权力,在表决程序上,分别采用三分之二票和简单多数票通过,并建立了安全理事会这样一个核心机构,被全权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呈现出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弱小民族的权益保障并存的特点,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战后十余年间,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此导向不无关系。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重建世界经济体系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美国为实现其“世界经济蓝图”召开的会议并简述其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参加国家和决策原则两方面分析“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原因。结合材料概括联合国诞生的历史意义。
3 .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即明朝中叶以后)的中国,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社会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摘编自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16、17世纪的中国“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若干思想家(要求至少列出三位),指出这一时期这股新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从他们至死不食清朝俸禄的行为来看,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的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至少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一百多年里,无论中国的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沿袭着过去的“惯性”,几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圈子”的原因,并谈谈对“思想意义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的看法?
4 . 俄国近代化道路与农业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材料二:下图反映的是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2023-09-16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年高二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三)
5 . 人类在20世纪为“非理性”付出过沉重的历史代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纳粹化进程充满了国家及民众层面的非理性因素......在民众层面则是对强人领袖的迷信及抛弃良知的利益诉求。在这两个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一个原本政教发展在欧洲遥遥领先的国家最终却策动了战争,点燃了几乎殃及全世界的冲天烈焰。

——摘编自胡德坤、卢晓娜《二战前德国纳粹化的非理性因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前德国纳粹化进程中民众层面“非理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哪些现实因素导致了民众层面的“非理性”?

材料二   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东西方冷战把战时盟国彼此塑造成了非此即彼的安全威胁与敌人,在其背后体现了双方极强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并在塑造过程中注入了一些非理性色彩。德国问题本身也就演变成了握在各自手中用以对付对方的有效工具,围绕着德国问题的斗争也逐步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新中心。

——摘编自王帅《论战后德国分裂局面的形成(1941—1949》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德国成为东西方冷战“新中心”的表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你认为该如何构建“理性”的国际关系?
6 .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宋明理学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的“先天不足”有哪些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23-09-15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城的最初修建是为了祭祀雅典娜,但是他的重建更多是出于人的考虑和需求。伯里克利认为“重建卫城,让我们激发每一滴艺术的灵感来打造这座壮丽卓越的工程,来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彰显雅典帝国的无上威望!为每一个人都能寻得就业的机会……我们必须全情投入,使雅典名垂青史!”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伯里克利主张重建卫城的理由。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机构在民主政治“黄金时代”的职能。
(3)《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并指出它的局限性。
2023-09-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944年,美英苏中等4国代表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世界当代史》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看法。21世纪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发展呈何特点?
2023-06-15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的改进,亦以1933年以后为积极。政府特设农村复兴委员会及中央农业试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中央棉产改进所。1934年制定农业合作社法,推行农民贷款贮蓄,发展生产......数年之间,农产增加,小麦棉花差可自给自足,进口稻米为之锐减。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自国民军到......视人民如草芥寇仇,日在水深火熟(热)之中,而政府尚日日高谈民生主义,如有地方士绅呈请减赋者,则政府置之不理;如有倡议加收赋税者,则为政府所欢迎......现今所谓最痛苦者,莫如田赋。

                            ——《吴兴县公民孙德呈为田赋正附税太重请求减轻文》(1934年7月)

材料三: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缴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农村的什么景象?材料三可与上述哪则材料相佐证?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经济的记载为什么会不同?
10 . 通过观察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顺利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1)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高尚全《改革开放40年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2)结合所知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新的革命”指什么,并结合史实对“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