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考古材料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等全部属于文献资料。
C.传世文献出于当时人追述和概括,有绝对的史料价值。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评价出处
今介甫(王安石字) .....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遵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教其弊,其良法关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
A.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
B.《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
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
D.《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求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20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者由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这最能说明
A.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
B.新史料的历史价值普及高于传统史料
C.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
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
2022-01-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井田制度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迄今为止,关于井田制的形式和其剥削性质,已无多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孟子所说的一段话:“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有人批评孟子对于西周田制的估计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从而对其说持否定态度;也有人认为,孟子所说是比较全面的,他当时所说不只是一种田制,而是说了多种田制,一些学者还结合战国至西汉相关文献中谈其他田制的史料,对孟子的说法加以支持,并做了有益的补充、解说。这说明
A.事过境迁,“井田制度”已成过眼烟云,其原本就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B.是单一的“井田”还是“多田”,须资料确证,若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C.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并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井田”的问题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辩,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西汉长安城的布局接近《考工记》所谓的“一道三涂”“面朝后市”。因之,有学者认为长安城的规划参照了《考工记》之制应为定论。但有学者据张衡《西京赋》称其规划系因地制宜,择善而从。亦有学者指出惠帝元年动工修城时尚未弛挟书之禁,且《考工记》于武帝时始出,而武帝以前儒学不彰,故长安城的布局应无参考此书之可能。就近来发掘中所见,江陵纪南城已是一门三道,长安城的驰道也无非是沿袭战国迄秦代之旧制,至于市场在北,实为形势所限。这说明
A.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并关注现实
B.理解历史事物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C.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D.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是重要的态度与方法
2021-05-11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顾颉刚在古史研究实践中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他具体阐释如下: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事件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下列对材料的解读,合理的是
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只有考古发现才能验证古史的真实性
C.中国古史传说年代愈久远愈无史料价值
D.只要考证精确且应用适宜,层累的传说也可以成为史料
2022-03-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2月浙江省柯桥区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是唐宋历史笔记中对唐太宗李世民形象的叙述,由此可见
记载来源时期
1.太宗虬须;2.太宗令术士造延年药《酉阳杂俎》中晚唐时期
1.太宗生日时感恩父母;2.太宗焚毯以自诫《封氏闻见记》唐代
太宗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摭言》唐末
记录了“虬须壮冠,人号“髭圣””的奇异外貌《清异录》北宋
以“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的天象来强化李世民的天命之主,从而为玄武门事件提供了正当理由《邵氏闻见后录》南宋
A.历史笔记所记内容较荒诞,不足为信
B.历史笔记能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
C.历史笔记是当时人的记述,史料价值高
D.笔记情节的形成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
2021-03-10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尹达在《衷心的祝愿》中写道,“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素地:基础)……(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皇五帝历史上确有其人,史书记载真实可信
B.古史传说都带有神话色彩,古史传说未必可信
C.三皇五帝来源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高于实物
D.实物史料与古史传说印证,互证成功价值可信
9 . 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监察制度的运作方式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2021-12-23更新 | 247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古代文献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然,学界在对待文献价值上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于五四时期的“古史辩派”,主张对古代史料“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不轻易相信文献。当代学者则认为“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相当多古籍记载不可轻易否定,我们应从疑古思潮笼罩的阴影下走出来,真正进入释古时代。”充分发挥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不能轻易否定文献。对此,合理的态度是
A.古代文献是历史的客观遗存,不能轻易否定文献
B.古代文献是古人的主观记载,不可轻易相信文献
C.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相印证,才有学术研究价值
D.从疑古、考古到释古、用古,科学考证合理应用
2021-12-1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