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37次组卷 | 11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记载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让人代为请示)《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行政管理制度严密B.法律实行轻罪重罚
C.地方官员权力较小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2024-02-22更新 | 182次组卷 | 33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国家立法情况
日本《大宝律令》,分12篇,其篇目、次序与《唐律》一模一样,是日本古代划时代法典。
朝鲜《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越南越南古代的《刑书》。《国朝刑律》等都是源于《唐律》。
A.日本、朝鲜和越南皆照搬中国《唐律》
B.唐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法律的编纂和修订
C.《唐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D.《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
2023-11-20更新 | 80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所反映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5 . 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这反映商周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B.奴隶主土地私有制C.井田制D.封建地主土地国有制
6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101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万邦林立
2022-10-11更新 | 92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考古材料是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甲骨文、青铜铭文以及其他文献记载等全部属于文献资料。
C.传世文献出于当时人追述和概括,有绝对的史料价值。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9 . 《明史》记载“(张)居正为政……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明朝还出现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太监——被称为“立皇帝”的刘瑾和“九千岁”魏忠贤等。这些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内阁和宦官权力失控B.内阁和司礼监成为制约皇权的重要机构
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皇权与内阁及宦官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2022-12-0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的改进,亦以1933年以后为积极。政府特设农村复兴委员会及中央农业试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中央棉产改进所。1934年制定农业合作社法,推行农民贷款贮蓄,发展生产......数年之间,农产增加,小麦棉花差可自给自足,进口稻米为之锐减。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自国民军到......视人民如草芥寇仇,日在水深火熟(热)之中,而政府尚日日高谈民生主义,如有地方士绅呈请减赋者,则政府置之不理;如有倡议加收赋税者,则为政府所欢迎......现今所谓最痛苦者,莫如田赋。

                            ——《吴兴县公民孙德呈为田赋正附税太重请求减轻文》(1934年7月)

材料三: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缴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农村的什么景象?材料三可与上述哪则材料相佐证?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农村经济的记载为什么会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