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1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5次组卷 | 56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日新部)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 109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科举考试中,应试者通过考试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通过吏部的“释褐试”或曰“关试”,合格者才能授官。吏部考试的科目分为博学宏词和拔萃。《新唐书》记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       
A.保障了吏治清明与高效B.选官的标准趋向严苛
C.冲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D.重视官员的实际才能
2023-04-13更新 | 171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日新班)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     
A.注重技术传承B.严格制作程序
C.保证产品质量D.强化市场垄断
2022-12-22更新 | 192次组卷 | 7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大夏国葬舍利碑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仿宋朝建立官制
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
2022-11-25更新 | 150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黄金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     
A.雕版印刷术已在唐朝普及B.政府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
C.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发展D.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2022-09-20更新 | 574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日新班)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汉初(       
A.推行郡国并行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D.颁布“推恩令”
2022-12-10更新 | 39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这一做法( )
A.表明了春秋时期宗法制度的崩溃B.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C.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实质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2022-03-03更新 | 134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1910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清政府派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为弄清楚病因,伍连德通过病理解剖染病死尸,发现了罪魁祸首——肺鼠疫,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抽调士兵进行交通管制,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东北鼠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依靠科学手段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摘自《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伍连德对控制东北鼠疫做出的贡献,综上,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